刘两福
物理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验证或探索一些物理规律,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师给学生设疑,引导解疑,揭示物理现象与本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的原因
农村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平时“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活动开展少;以保证学生学会为目的,思维活动受阻。
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文静”“循规蹈矩”,自然创新能力也无从谈起。
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念书花大钱,没背景,到时找不到工作;而念不好书,照样挣大钱,所以部分“学困生”对学习无兴趣,厌学的多。
农村教师素质较低一些。
二、在农村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也可以有课堂外的家庭实验、课外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探究活动。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能使物理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
精神。
三、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所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下面以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是有倒影的桂林侗族的风雨桥;一幅是跳舞的女孩在练功镜前矫正姿态……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甲:早上起床在梳妆镜前梳头。
生乙:池塘中的树。
……
师: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外形、构造、成像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仔细观察平面镜。
2.进行猜想
师:同学们观察以后,对于平面镜成的像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像的大小和物一样大吗?
生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
生丙: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
……
3.设计实验
师: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探究。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观察,写出你认为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根据你的假设,思考你该怎样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研究,记录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按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探究,答疑解困。
……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时应对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作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把实验的数据记录好,随机抽样几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师:好,实验做完了,大家用几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每一小组派一个同学发言,说明你用什么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们用了两个棋子,一个棋子A放在薄玻璃板前的格子纸上,移动另一个棋子B,使它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一样大,然后数A和B到镜前的格子数一样,说明距离相等。
生乙:我们本来认为近大远小,可是我们发现棋子A放在玻璃前不同远近的地方,B棋子总可以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始终是一样大。
生丙:我们在棋子A的中心位置用笔画了一个点,在棋子B的中心位置也画了一个点,把两个点用线连接,用直角三角板量度,发现两个点到玻璃的距离相等且垂直于玻璃,说明物像等距,且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么验证?
思维点拨:实像会成在光屏上,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
生:用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看能否观察到棋子A的像。
师:大家动手实验,并说说你的结论。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结论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科学探究应循序渐进
农村初中生知识面比城市学生窄,见识少,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时教师一时也难以回答。因此科学探究由简单到复杂,探究要求从低到高,探究因素由少到多,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便于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维,从而降低探究的难度,达到逐步教授学生探究方法和培养探究能力,随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渐渐向学生独立探究过渡。
2.科学探究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和合作学习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应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真正参与进去。教师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活动氛围。特别是“学困生”,应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能学有所得;应鼓励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对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提供适时、必要的提示和帮助,通过探究活动,应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成就感,都能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和产生新的科学探究愿望。
3.科学探究应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找到最优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引导学生积累实验设计方案,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安发.初探农村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物理教师,2011(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