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长效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5-07-06 13:41贾苗苗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对策研究高校

贾苗苗

摘 要: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响应国内外教育革新以及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出现的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十年有余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很不成熟,仍存在精英化、功利化等问题,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立足创业教育现状,从更新创业教育观念、形成分别以学校和社会为代表的校内校外创业教育资源有效合力、塑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等方面来促进中国创业教育长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20-02 创业教育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是我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响应国内外教育革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产物。创业教育是富民之本,强国之根。我国创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创业教育缺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即便是国外的成熟经验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也要有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过程。我国创业教育产生之初的定位是素质教育,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部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这就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推给了创业教育,也使人们对创业教育的本质、价值、社会观念等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创办企业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教会学生创办企业,使创业教育蒙上了一层工具化的色彩。部分学生将创业教育看作只是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极少数优生的专利和特权,与自己无关。这种错误思想极大地曲解了创业教育的本质,使得创业教育陷入“功利化”的深渊。

此外,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因素则将创业教育视为学校的教育功能的执行,没有看到自己在创业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和履行的职责,加之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都只着眼于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尚未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资源合力,致使我国的创业教育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都比较低,没有形成对创业教育及其与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定位;其次,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4%,这不仅显示出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有待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也凸显了以社会为代表的财力部门与以学校为代表的智力部门及以政府为代表的保障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创业教育的有效合力,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再次,整个中国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尚未形成支持鼓励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创业教育具有形式化的倾向。这不仅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也打击了校外创业教育资源支持创业教育的热情。综上,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创业教育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更新观念,提高创业教育意识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人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误解,只是看到创业教育在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创业教育在培养人们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方面的社会价值,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对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清。创业教育不是临时添加在高校身上的政治任务,也不是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做的一次无奈被动选择,而是高校基于时代发展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而做出的一次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的转变。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着眼于大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其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就是要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刻苦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因此,高校办学的理念要从传统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而且创业教育不能只针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高校教育的过程之中。此外,要摒除那种将创业教育看作只是学校工作的观念,要将实施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共同完成的使命。再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它是适应新形势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响应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

二、多方合作,形成创业教育合力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学生、高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学生要发挥好创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本应该是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然而,一些学生将参加创业课程看作是应对就业困难的不得已做法,并没有将创业教育看作是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并没有将其升华到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责任意识,而且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还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认识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大学生要牢记使命,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充分认识到创业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培养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加创业课程,努力完善自己的创业人格,培养敢于冒险、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2.学校要落实起创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当前,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尚不明晰,虽然人们大多将其归到创业学领域,但实际上它仍游离于主流学科之外,往往被大学生视为“边缘学科”,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高校首先要将创业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去,为创业教育正名,树立创业教育主流学科的地位;其次,高校要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一定要既具备扎实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创业经历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此外,高校要推进创业教育的组织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深层次理论研究,发挥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强有力的创业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促进学校创业教育工作高效、有序、顺利开展;再者,要成立支持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鼓励各种创业团队的构建,并为创业团队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和服务。endprint

3.政府要担负起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撑。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我国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政府虽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2003年的《关于切实落实 2003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指出:“凡高校毕业生从事符合规定的个体经营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等。”但是,这些鼓励政策往往不够明确,实施度差,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反思过往,各级政府要从市场经济需求的高度出发,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如法律法规支持、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培训等,为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增强、创业技能的提升以及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造能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4.企业要提供好创业教育的资金保障。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践环节,该环节极其需要得到企业家们的支持。创业计划竞赛能否取得实际的社会效果,其直接的检验标准是企业的参与程度。当然,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社会呼吁的人才,更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起着方向引导、实践支持和资金援助等作用。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例,企业家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既可以作为竞赛的评委,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感知度与参赛学生进行对话和指导,帮助其分析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竞争者、评估市场环境以不断修正和提升创业方案;同时,企业家也可以作为投资机构的代表参与竞赛,用其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帮助好项目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由此可见,建立校企之间的优良合作关系对提高创业教育社会效果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塑造氛围,构建创业教育的文化支持环境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改变人。”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环境有着特别的重视,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等。因此,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就要既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又要引进国外先进文化中的精华,营造一个积极开放、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风气,鼓励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投身创业事业,容许大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发展,因材施教,同时以宽容之心对待大学生创业的失败案例,创造一个积极宽松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风气。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千方百计地鼓励创业,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点燃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成果。此外,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向全社会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成为社会的共识,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培育出一片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3.

[2]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Z].2012-08-01.

[3]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4] 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10-18.

[5]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1.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对策研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