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智
二战已结束70年,但对有些人来说,这场战争远未结束,甚至还进行得如火如荼。
整个欧洲“建筑在尸体之上”
这是一个大风天,在波兰西部靠近日宁镇的雷茨泽克,托马斯·绍克站在一块空地上。在他的身后,推土机已往下挖了大约一米深。
1939年,这块地方被纳粹德军占领,成为“第三帝国”的“瓦尔特兰大区”。战争结束70年后的2015年3月,当地的桦树和梨树依旧光秃秃,等待春风将它们从冬的沉睡中唤醒。而绍克他们正在做的,是要让那些二战中的逝者永久安息。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整个欧洲“建筑在尸体之上”,只消往地表下浅浅挖几下,就可能挖出人骨、弹片、未爆炸的炸弹、“狗牌”(军人身份确认牌)、念珠、生锈的刀叉、勋章和腰带搭扣等物品。
绍克原是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州的一名林警,但他厌烦了静谧荫翳的森林,于是去学发掘遗体的相关知识。如今他加入了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负责在中欧和东南欧发掘战争遗体,并将他们重新安葬。
“停!”绍克喊道,他注意到沙土中有块地方与别处不同,“下面是一具尸体。”
驾驶员将推土机熄火,发掘小组的其他成员拿起小铲子继续挖,并将沙土一层层去除,埋在下面的物体逐渐清晰起来,如同摄影师在暗室里洗照片一样。这是一具士兵的遗骸,有钢盔、颅骨、军靴、带衬里的上衣,以及肋骨。
时间回溯到1942年8月,德国“国防军伤亡办公室”的瓦尔特·松塔格上校,签署了如何安葬阵亡士兵的文件,对集体安葬士兵遗体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有诸如“安葬区的坟墓超过3000座,就必须配一条宽12米的路”,“单个坟墓占地不超过7平米”等内容。
德国《世界报》称,二战共打了2077天,更確切地说是49842小时16分钟。平均每小时有1000人死去,其中100人来自德军。德军在二战中共阵亡约500万人。战争之初,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能被像模像样地安葬,但随着战局发展,他们只能被草草掩埋。虽然后来有相当一部分遗体被移葬到战争公墓,但仍有很多未被确认身份的士兵遗体,埋在欧洲的土地下。其中埋在德国地下的,估计就有数十万具之多。可以说,绍克他们不仅在挖掘遗骸,也在挖掘一段未能载入史书的历史。
“做这项工作得有敬畏之心”
1944年2月,6岁的安娜·罗斯目睹了苏联红军在雷茨泽克射杀一组德军士兵的场面。如今已更名为安娜·多曼斯卡的她表示,“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半裸士兵陈尸街头的一幕”。“他们后来被埋在(雷茨泽克)新教徒墓地的一个大坑中,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哥哥也葬在那片墓地。”多曼斯卡在给波兰“桥梁”基金会的信中写道。过去10年间,该基金会携手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调查并确定波兰境内的二战墓地。
托马斯·查巴斯基是该基金会的主管,也是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的10个项目经理之一。他说:“在安娜·多曼斯卡中风前,我们拜访了她,请她在地图上指出了那个墓地的位置。”
在多曼斯卡的帮助下,绍克找到了这处墓葬并进行了挖掘。这些被埋藏了数十年的遗骸重见天日时“看上去有些变形”,但靴子里的腿骨大多完整无缺。还有一具遗骸的下颌骨向前突出,牙齿完好无损,说明这是个年轻人。
“做这项工作时,你得有敬畏之心。有人曾说我们是陪伴死者的活人,这话不假。而同死者亲属或目击者会面,往往让人很受震撼。”绍克说道。
据统计,二战阵亡士兵仅有1/3身份得以确认。有些人的个人信息会被写在一张纸上,塞入瓶中与他一同下葬。挖到这样的遗骸很容易确认其身份,此外“狗牌”也能帮大忙。绍克最怕墓地被盗墓者抢先“光顾”——这些他最讨厌的人会将“狗牌”等能确认士兵身份的物品洗劫一空,然后在网上出售,或在专门的展览会上展出。让绍克只能对着一堆凌乱的遗骸徒呼奈何。
对盗墓行为,英国军事考古学家保罗·里德对《每日电讯报》表示:“二战考古才刚刚兴起,盗墓者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他们的行为是对死去士兵的亵渎……”
二战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柏林西北部的莱尼肯多夫区,有一座德国帝制时代的红砖建筑,它曾是德国军火公司的生产车间,如今是德国“国防军失踪与被俘人员信息办公室”(WAST)的办公楼,里面有数千吨关于阵亡德军士兵信息的纸质文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也是一处“墓地”。里面有通过梳理文件确认德军埋葬地点的“遗骸发现”部门,负责与阵亡士兵亲属打交道的“对外协会”,以及负责重新安葬遗骸的部门。该机构搜寻的阵亡士兵,最远可追溯至一战。
WAST的最大财富就是纸质文件了,它们包罗万象,有军医院病历、个人档案、墓地信息列表、家庭地址登记表、156卷军队邮政服务目录、重新安葬礼仪章程,以及战俘信息等。
进入这座建筑,你会意识到,尽管上一次世界大战已过去70年,但在这里,至少在上班时间,战争仍未停止,甚至还有些进行得如火如荼——约250名工作人员忙碌地处理1800万张索引卡和手写文件。
索引卡上,在作战中阵亡的士兵会被标以蓝十字;标有红十字即士兵被正式宣告死亡。对工作人员来说,画上红十字意味着工作刚刚开始。“要出具官方死亡通知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然后开始进入抚恤金发放及遗产继承等环节。
除了死亡信息,这座建筑里还存有150万份“抢救报告”。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每一起士兵脚被冻掉的事故、每一项自残事例、每一台截肢手术、每一次对腹部伤势的处理……都被详细记录下来。
根据德国相关法律,只要是在德国境内发现的士兵遗骸都可被重新安葬。“麻烦的是那些葬在国外的士兵遗体,”WAST的档案管理员汉斯·赫尔曼·索齐格说,“这时我们就要查对信息,以确认遗骸身份。”他还对WAST同俄罗斯相关部门的合作表示高兴,认为这对搜寻阵亡士兵遗骸、促进和平大有裨益。
并非所有德国人都像索齐格这样高度看待WAST存在的意义。曾有政客认为,在二战结束数十年后,还用公共财政去雇佣250人梳理这些战争文件,太无必要。如今,这栋建筑面向工作人员的小卖部已关闭,索齐格认为这可能是“事情变坏的迹象之一。”
“年轻人需要知道他们的祖父母辈的情况!”索齐格说。
让逝者安息,更让生者安心
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与WAST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前者主要负责实地挖掘工作,后者负责确认和重新安葬,以及文书工作等后续事宜。实际上,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在1989年曾认为,已完成了寻找士兵遗骸的所有工作,负责在德国境内寻找阵亡士兵遗骸的小组也被解散。但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该机构又重新运转,并将搜寻范围扩大至全欧洲。
迄今,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一共找出了827812具骸骨,其中包括去年找出的31698具。
“到处都有(德军)墓地。”绍克说。因此在二战结束70年后的今天,很多德国老人仍会突然接到他们的兄弟、堂兄弟或父亲的死亡信息。
绍克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在每个国家挖掘的情况都不同,每一片土地都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受。而每挖掘一处墓地,都会让他有所触动。
“每处坟墓里不仅埋有士兵遗骸,也埋着一段悲剧。有时,施害者也会变为被害者。”绍克说。
这种认识是他在捷克挖掘遗骸时形成的。捷克有很多死于1945年的无名军属墓,“捷克政府希望我们在墓碑上写上他们死于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但实际上他们在1945年5月战争结束时还活着,后来死于当地人的报复行动。
在异国开展工作,当地人对绍克他们多持有理解态度。但在有些地方,如科索沃,人们对“前来宣传和解与和平”的德国人知之甚少,“认为我们是来凭吊英雄的”。
雷茨泽克的挖掘继续进行。有工作人员在骸骨中发现了一面小镜子。严格来说,在这里发现的每样物品都属于波兰文化及国家遗产部。不过根据德国同波兰达成的协议,绍克他们可以带走挖掘出来的每一样有助于确定骸骨身份的物品。
“这些私人物品提醒我,这些遗骸曾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家乡,亲人们曾急切盼望他们回家。”绍克小组成员、32岁的亚当·比亚拉斯说道。
让逝者安息,更让生者安心——这是绍克对自己工作意义的理解。用他的话说,不管多少年过去,“亲人们仍需知道他们的下落,需要在军墓的石碑上看到他们的名字,需要有个地方去凭吊他们。”
[原载《青年参考》2015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 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