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
指挥打仗的人,不玩点虚的,打不了胜仗;做生意的人,尽玩虚的,迟早得赔光。同样的虚实之道,环境一置换,结果南辕北辙。有趣的是,《红楼梦》第24回,贾芸认爹,玩了“顺杆爬”,也有类似矛盾与争议,或曰不妥,宝玉毛都没长齐,怎能当爹?不要脸!或曰可行,辈分没错,大节不亏,还挺上进。那么,贾芸玩顺杆爬对不对?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顺杆爬”现象?
一
小说原文就不引了,大概是贾芸谋差事,求贾琏帮忙,偶然遇见宝玉,请了个安。宝玉见贾芸生得清秀斯文,就开玩笑说“倒像我的儿子”。贾芸顺着这个茬儿说了一通乖巧的话,贾琏予以“确认”,宝玉没有否认。于是乎,在一无敬茶、二没红包的情况下,贾芸认下一个爹。
顺杆爬,在某些特定语境里,真不是好词儿,会让人迅速联想到拍马屁、逢迎、奴性、没脑子等等,尤其那些吃公家饭的,如果沾染上此类陋习,“指鹿为马”的故事恐怕还会上演。不过,东坡先生教导我们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事多角度去看,反过来去想,总会有新发现,我称之为逆思考,中规中矩一点,就叫逆向思维吧。仔细品读这个段子,我们会发现,贾芸的顺杆爬,其实没那么不堪,可借鉴之处,倒还有那么几点。
厘清对象与事情原委,顺杆爬,可以有。
以曹公的价值观,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这种顺杆爬,他一定非常鄙视。然而贾芸这个小伙子似乎不能往坏人堆里归置,为此,他随后不厌其烦为贾芸撇脱,当了一回小喇叭,介绍贾芸早先没了父亲,也没产业,孤儿寡母的,特可怜!娘舅卜世仁(不是人),舅妈又市侩,所以很早便面临了生计问题,也很早便领略了人情冷暖,表现得很机敏,也很有几分骨气,结交了放高利贷的邻居倪二,得其慷慨相助等等,满满的同情,偏就顺杆爬之对错,曹公装哑巴。
好在贾芸说过理由,“俗话说的好,‘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只从我父亲死了,这几年也没人照管,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这句话透着三个意思,首先,宝玉是长辈;其次,宝玉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而贾芸是成年人;第三,长得像儿子云云,换做外人,那是讨便宜,宝玉少不更事,开开玩笑,不伤大雅。也就是说,对长辈、对孩子,说几句迎合附和的话,哄他们开心一乐,让他们顺心顺意,挺好!
如果此时宝玉已然当家,手里掌握着财权、人事权,那要另说。对领导,顺杆爬还是需要慎重一些为妙,领导咋说咋顺,咋说咋应,咋说咋从,那就成了赵树理先生笔下的张德贵了。听从不是盲从,服从不是顺从,做下级,得有自己的主见与担当,否则很危险。比如,领导决策失误,你也顺杆爬,岂不是祸国殃民?再如上级考察提拨干部,你明知考察对象有问题,还一味的顺杆爬,好好好,岂不是睁眼说瞎话,渎职而失节吗?
贾芸的顺杆爬,恰恰在对象与事情主体上分得很清楚,“因人而施”、“因事而行”,既未逾越礼法,又无道德亏欠,这个可以有。
二
无损他人的顺杆爬,也是可以有的。
贾芸顺杆爬认爹的初衷,许多红学研究者均认为,缘于贾宝玉的未来权力人物之身份,能结交自然要结交,窃以为不够公允。作为自然人,养家糊口讨生活是第一位的,对未来做些投资,无可厚非。
因此,看这事儿,焦点还在是否损人而利己上,如果没有,那就不能鸡蛋里挑骨头。作为旁观者,贾琏心里大概清楚,对宝玉笑道:“你听见了?认了儿子,不是好开交的。”说着笑着进去了,他没有点破,因为这确乎是私事,跟别人没啥利害关系。事实上,贾芸也确实没在其他方面动心思,认爹就是认爹,如约登门只是扯闲篇儿,从未向宝玉求过什么。
这几年的舆论场,为何纷纷炮轰顺杆爬?
主要还是针对官场中的顺杆爬现象,比如包藏私心的蓄意,胸无主见的盲目,迫于压力的违心等等,或严重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为了自己保乌纱、谋升迁,危害之烈,不可小觑。古人说得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国必昌盛。”如果当干部的都做了顺臣,唯领导之命是从,还了得?历史上的魏忠贤,左右拥护者三十余人,外廷文臣有“五虎”,武臣有“五彪”,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都是順着魏忠贤爬上来的,大明朝在这帮人手里哪有好?张廷玉撰《明史》,批魏忠贤“恶贯满盈”,“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
三
不过对顺杆爬现象也不能一刀切,要知道顺杆爬也有使用在反向上的,即是逆思考之后的结果。比如包拯在代理御史中丞任上,曾规劝仁宗皇帝早立太子。仁宗反问他:“卿认为立谁好呢?”话虽温和,却暗藏危机,回答不好,仕途玩完。包拯的回答就是顺杆爬,他对曰:“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人选,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臣想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顺着皇帝的杆儿爬上来反向辩解劝谏,效果很好,仁宗听了非常高兴。
跟贾芸一样,为官者只要正确处理好“服从领导”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无求于人,无损于人,甚而立足于大多数人之利益,也不是不可以顺杆爬。譬如对领导的好决策好提议,你多说几句赞美支持的话,多鼓鼓掌,多点点赞,此类顺杆爬就是正面的,没人说你阿谀奉承。
顺杆爬还得讲究技巧,强词夺理,牵强附会,都要不得。回到小说中,如果贾琏不取笑宝玉,“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五六岁呢,就给你作儿子了?”我真不知道贾芸该如何顺杆爬。直接跪下叩头叫爹?那也忒露骨忒无耻,贾芸多半不会那么下作。或许正是有了贾琏的取笑,贾芸才有了顺杆爬的机会,以反驳贾琏切入,以俗语为依据,淡化了年龄差距,强调了辈分合理,以及父死无人照管的现实,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水到渠成。可见顺杆爬不但需要合适的时机,水平也重要。
听过一句俏皮话:“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呵呵,亚圣若是这么个顺杆爬的水平,他还是亚圣吗?跟领导说“好”,顺杆爬者说“不坏”,有何区别?没这个道理。
贾芸顺杆爬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他始终站在宝玉的立场上看问题,言辞亦顺溜,“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
后来他送礼给凤姐,谋了种花的差事,孝敬宝玉两盆海棠,算得上风雅了,信中写道:“……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顺毛驴,顺着摸,不会尥蹶子。
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文化现象,顺杆爬无所不在,争议亦无所不在,它和文首的虚实之道一样,不同的土壤开着不同的花,彻底根除之,绝无可能。需要我们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用逆思考去认识它、理解它、有效利用它,以便传承其精华,让糟粕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