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张泉灵微博发表辞职声明。在这篇长文中,42岁的张泉灵称自己初心未改,她表示:“和那些多年来给我机会给我指点的师长们谈起改变也总有一种内疚,说好的体制内宝贵的坚持,我没有走到底。”
没有走到底的并非张泉灵一人。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最初的程前、杨澜这些大咖,近年来告别央视的主持人中多数都是任职超过10余年的“老人”。他们为何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和擅长的事情?他们跳出“鱼缸”,然后呢?
从记者到天使投资人
从知名主播转行为天使投资人,这样的职业跨度,张泉灵一年前未曾想过。
从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开始,张泉灵做了十八年记者。然而十八年过去,电视和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在悄然落幕。虽然央视江湖地位仍在,但在互联网冲击下,它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
在时代的剧烈转型中,带给张泉灵最大冲击的是互联网。几年前,她觉得互联网只是一个在远处闪耀的朝阳产业,但从移动互联开始,互联网的渗透已经像水一样无处不在。
2015年初开始,张泉灵主动与一些互联网公司接触。4月,张泉灵约了傅盛到猎豹拜访。这个下午,张泉灵对猎豹印象深刻。“它已经上市,但每个人仍然保持着创业的紧迫感。公司没有那么有序,但有很强的内在张力”。这次拜访,傅盛对张泉灵同样印象深刻:“她肯定不仅仅是一个拿话筒的主持人,她有钻研精神,有开阔的视野,执行能力特别强。”
拜访结束后,张泉灵请傅盛一起吃饭。傅盛嗓子哑了,仍然向她热情地介绍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天使投资。而眼前的张泉灵,傅盛认为她完全有能力成为紫牛基金的一位天使投资人甚至管理者。
“第一,泉灵本质上是一个记者。记者的核心是去了解事情的规律,通过媒体推动改变。而投资的本质也是发现事情的核心,通过资金推动改变。第二,今天的互联网创业是从纯互联网变成‘互联网+,所有的机会都在互联网和传统的中间地带发生,互联网核心的竞争力已经非常难展开。谁能够将资源串联起来,就会取得胜利。泉灵是传统行业中的精英,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又有许多传统行业的资源。第三,未来是投资媒体化和媒体投资化的时代,泉灵有足够的品牌和知名度。”
傅盛的邀请让张泉灵产生了兴趣,但她对自己能否胜任表示怀疑。是否应该跳出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下这个决心花了张泉灵两个多月的时间。
6月底,张泉灵向央视正式提出了离职,周围的朋友家人反弹一片。9月,她在微博上发布了辞职信,引发热议。现在,张泉灵正式入职不到一周。她每天都在高强度的学习中。每天要见好几个创业团队,收到大约七八份BP,重新梳理各种关系。
娜拉跳出“鱼缸”之后
其实,央视的名嘴们出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且回顾他们的辞职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张泉灵说辞职是因初心不改,是为人生重来一次,郎永淳公开说辞职是为爱情,崔永元辞职主要是为完成电影梦想……每个人看起来都有可以被理解的理由。正如张泉灵在《生命的后半段》中所引用的那个场景:
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虽然,这样的规律对于金鱼缸外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是胡说。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圆形金鱼缸里呢?
他们都发现了生活中的“鱼缸”,并希望跳出“鱼缸”,看清自己生活的世界,过一种更明白的生活。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著《玩偶之家》。其中的主人公娜拉,因为对于虚伪丑陋的丈夫,对于自己玩偶一样的处境,对于这个叫做家的空洞场所忍无可忍,终于决定离家出走。
如果就这样笼统界定的话,不难发现,央视出走的名嘴们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在扮演“娜拉”的角色,对其而言,“鱼缸”即代表一种旧制度、旧秩序、旧文化。那么问题来了,“娜拉出走之后”呢?
必须声明的是,娜拉出走是因为突然之间看破了这个世界,不想再做生活的傀儡、玩偶,从而才萌生出走的念头,但“张泉灵们”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从进入体制伊始,其实就已经明明白白。
由此,不由得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大抵原因是:政策鼓励,经济转型,市场留有诸多空白。所以,抛开个体因由,从时代背景来看“张泉灵们”的辞职,大致也可总结为:体制的束缚(对于央视名嘴)和体制的规整(深化改革下对于官员),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
那么当下的出走会否复制上世纪90年代出走的传奇?
毋庸置疑,社会是在向前发展,各个方面都比以往更好,但是,唯一不足的是那个摆地摊、开电话亭都能挣钱的风口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至今,哪怕是互聯网行业,“互联网+”方兴未艾,020十分红火,但亦不可否认,难见蓝海、满眼红海。
再看“张泉灵们”出走后的选择,除了少部分依旧干本职行业,大部分选择跨界,并且多集中在“下海”。譬如张泉灵就是选择当投资人,此外有记者统计,十八大以来,至少有34位科技以上官员主动辞职跳槽,多数从商。
也许,万法归宗,尤其对于张泉灵等社会精英来说,“有极其出色的学习能力”,能够最快的适应新的角色,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尔等精英一跨界就是VC、就是CEO、就是KP,是不是也太不符合情理?又叫那些经营此道的同志情何以堪?
另外,前文提到过,傅盛看中的是张泉灵的人脉资源。而在一个权力暂未清爽、政商关系从来暧昧的国度,官员辞职多去从商的现实,也不得不叫人浮想联翩。
很可能,走出体制的“张泉灵们”,最后还需依附体制内的资源,并不能真正走出。当然,他们也不再是归来的“娜拉”,他们比娜拉幸运,既能出走又能实现梦想,留给世人的,除了成功的光环,更有赢家通吃的本色。
大学生创业激情四射时,好些人被泼了冷水(当然,大多也是实情)。其实,类似的冷水,我们也应该泼给“张泉灵们”。换而言之,感动于他们的故事和情怀,为其勇敢走出体制点赞,期待他们成功的时候,同时也该对他们说:有没有做好准备?做好从头再来的准备?
毕竟,置身“鱼缸”的你,真懂“鱼缸”外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