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道歉的学问

2015-07-06 09:11:36
华声 2015年17期
关键词:白人问责奥巴马

自从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都一直在忧心忡忡地追踪相关报道,对天津相关的新闻发布会更是每场必看。但是有这样一个让人着急的现象,天津每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都能引发网络舆情新一轮波涛汹涌的质疑;本应用来平息舆论、化解事态蔓延的发布与致歉,为什么反而成为了引爆舆情的“导火索”?

近年来,官员道歉逐渐增多。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一个又一个道歉官员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道歉形式也很多样:开会道歉的、登报道歉的、上电视检讨的……已成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大热点。

官员为什么要道歉?

“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较为生动地概括了“道歉”带来的好处。官员为什么要道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是公民意识逐渐提高的体现。公民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政府治理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官员作为公民的一员,有必要为自己错误的施政行为或权力范围内的各种不作为或损坏人民的行为,向人民和社会道歉。这体现了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官员官德的提高,为政治民主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

其次,这也是官员思想解放的体现。曾几何时,官员们已经习惯了处在金字塔的顶端,囿于我国现有的行政运行制度和政治伦理,官员即便不作为也依旧我行我素,对“道歉”讳莫如深,让他们俯下身段向社会、民众鞠躬道歉认错,本身也是官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表现。随着社会力量的不断成长,面对来自社会的民意压力,如果官员继续保持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势必使自己为时代潮流所抛弃。道歉认错是官员解放思想民本意识的真实体现。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实现者和维护者,当公共利益受损时,向社会道歉,其实就是正视矛盾,向公众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向公众承诺改进工作的决心,是对自身管理职责的一种尊重,也是理性看待自己过失,严于律已、敢于担责的表现。其行为本身就是社会民主的一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问责可以赋予民众以更大的政治空间,有利于构建政府权力与责任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平衡。并且,向公众道歉的举措,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避免事态的激化;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为政府应对矛盾赢取一个缓冲期,对解决好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官员道歉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自2003年启动官员问责以来,日益发达的网络,把诸多热点事件中的官员履责问题,摆在公众舆论的聚光灯下。不过随着官员道歉渐入常态,收获的叫好声却有所减弱,公众已不满足于官员的歉疚,对官员如何承担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那我们的官员道歉到底存在着一些什么问题呢?

一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问责的责任体系一般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目前,我国的部门职能交叉,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行政首长的正副职之间、行政官员之间的职权和职责划分模糊,出现了权责不清,或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权力和责任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什么情况下需要道歉,什么职级的官员出来道歉,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形式道歉,公开道歉以后怎么办,等等,都未形成制度,走向规范。同时,包括道歉的主体、道歉的客体、道歉的条件、道歉的表达方式、道歉的期限、道歉后的相应追责措施等一系列规范也很不完善。

二是道歉有时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的道歉,不利于责任政府的建立,也不利于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与政治伦理。并且,道歉太多而过错又未见解决,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公众也会逐渐失去信心。

三是道歉有时并没有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一些官员或政府出现失误后,不是将道歉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的手段,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时,才出面道歉,谋求改正,因而总是陷于被动。

四是成为某些官员逃避责任的“避雷针”。一些政府或官员向社会道歉,只是政府问责中一个姿态。如果没有相应的督查、追惩措施,“道歉”可能异化为别有用心者逃避责任的烟幕弹,问责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故此,道歉沦为某些官员公关“作秀”的方式和职能部门“规避责任”的工具。

国外官员怎么道歉

在国外,官员道歉很平常,那么我们的官员可不可以向他们学习一些道歉的艺术呢?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道歉方面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2009年7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黑人教授亨利·路易斯·盖茨在自家门前被白人警察逮捕,奥巴马指责警方“行为愚蠢”。该言论立刻让奥巴马陷入了“种族门”(坊间笑称“黑人总统欺负白人警官”)。为摆脱困境,奥巴马利用黄金时间的医改问题记者招待会做出道歉。他说:“这起事件被夸大了,显然我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想澄清一下,是我的用词不当给大家留下了诽谤他人的印象……我对此感到遗憾。”除此之外,奥巴马约请黑人教授和白人警察做客白宫,一同喝啤酒,平息风波。道歉方式富有创意,也令双方尽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官员在道歉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道歉首先应该真诚。道歉应当充分体现其道德功能,即有错必改的心胸和诚意。如果只是以道歉为形式,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护,甚至推卸责任,则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二,道歉应该及时。总体来看,越及时效果越好,越迟缓负面效应越大。第一时间最好,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时隔日久,在得知真相或者在真相被披露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尽早道歉。

第三,道歉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样,但形式一定要服务于内容,还要符合民族习惯,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胡乱套用。奥巴马约请黑人教授和白人警察做客白宫,一同喝啤酒,也是非常富有创意的道歉方式,既让当事人双方记忆深刻、尽释前嫌,也很好地达到了促进种族平等的效果。另外,道歉方式也要符合民族习惯。例如,东方民族习惯通过鞠躬、作揖道歉,而在西方恐怕就不合适了。

第四,道歉应以公开的方式为主。因为公职的特点决定了其失误、失职的影响潜在地具有公共性,实际的影响范围可能比暂时能够预见的还要广。例如,奥巴马对于白人警察的批评失当极可能牵涉种族平等问题,而这在美国可是一个头号敏感的大问题,而绝不仅仅是受到批评的白人警察个人的荣誉损失。

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道歉的功能主要限于道德层面,而不应该被夸大。道歉是担任公职者因为履职失当、失误,而潜在地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一种道德责任的体现,具有社会道德示范的效应,也是勇于承担公职责任的一种反映,以求得公众的谅解。但是,道歉的道德功能绝不能替代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在国外,担任公职者因为失误和失职,丢了官职,甚至被问罪的并不在少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引咎辞职,德国前国防部长古腾贝格涉嫌博士论文抄袭,辞去了防长一职,日本前外交大臣前原诚司,因收取外国人政治献金一事,也不得不递交辞呈,而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数次真诚道歉之后,甚至以自杀寻求国民的宽恕。如果以道歉推脱官员个人或政府应承担的其他实体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是对官员道歉的误解甚至是滥用,是极不可取的。

资料来源:新华网、搜狐网、海外网等

猜你喜欢
白人问责奥巴马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2:00:22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44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6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12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6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海外星云(2016年17期)2016-12-01 04:18:37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4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环球时报(2012-02-25)2012-02-25 1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