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八项规定:如何才能更持久?

2015-07-06 06:14李天锐
华声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公款人情廉政

李天锐

自2012年12月4日问世至今,中央八项规定已实施近3年。中央以不变的节奏狠抓“纠四风”,各级纪委打出“监督+问责+通报”组合拳,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近3年来,与八项规定有关的政策,在改变政治生态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公务人员,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少数干部为官不为”、“个别机关有钱不敢花、项目批下来不敢开工”、公务员辞职潮等话题,均引发广泛讨论。

对此诸多热点敏感问题,多名反腐和党建领域知名专家予以回应,共同为八项规定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支招。

公款吃喝因何“反弹”?

八项规定制定近3年,在治理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违规大操大办、公车私用、收受礼品礼金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根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上半年,查处的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问题有增无减。为什么3年高压下,一些指标仍有反弹迹象?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说:“就我个人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公款大吃大喝的少了,这已成为纠‘四风的一大成绩。公费旅游也受到极大限制。最不满意的就是公车改革。据我所知,有地方副局级干部仍违规配专车。”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说:“违规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出国境旅游等都得到明显限制。公款吃喝与过去有“天壤之别”,公款出国减少,很大原因是较易管控,近几年出台了多项规范性规定,不批就出不去。有基层干部还跟我说,现在迎来送往减少了,上级检查,接待也更简单。”但毛昭辉也直言:“个别数据即使增加或反弹,也应该是正常的,体现出‘四风的顽固性。因为个体在不同节点的选择不一样,西方有个哥森定律,讲的是消费与享乐的关系。人们往往选择对自身影响最小、享乐最大的消费,违纪者也类似。纠‘四风开始时,他们可能会收敛。快3年了,压力和自我约束就可能会降低,老毛病重犯。”

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则坚信,违反八项规定问题的总数比以往是有明显下降的。而公款旅游等问题的增加,很可能因为查处的力度在加大。

还应在哪些难题上取得突破?

就目前来看,一些地方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是出现了偏差的。毛昭辉讲了一个例子:浙江某地一单位接待点了一包烟多花了200多块,被严重警告。由此可见,有的地方反“四风”,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作为重点。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各地落实规定的细则弹性较大,如某地有人公款打了一天牌,仅给予警告处分。

标准不统一,就会对官员行为选择带来影响。对此,刘益飞认为: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矫枉过正,比如一些地方抹掉职工正常福利。此外,一些地方对群众举报仍然不公开。还有个别监督机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它自己就不够“硬”。

想要持久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刘益飞认为,还需领导机关有所改变:如领导调研由“安排式”真正变为“随机式”;出台更具体的限制性规定,确保领导与下属是工作关系,不能搞人身依附等。

毛昭辉则认为:“四风”泛滥也暴露出制度存在改进空间。比如官僚主義,就与对上负责的体制、科层制度有关。享乐奢靡,又与现行财政体制、预算监督不到位有关。因此,我们首先应反对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和某些特权制度;其次,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解决为官不为。

关了“后门”,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反“四风”后,干部隐性收入普遍减少,堵了后门;而要大幅度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还不太现实。一些乡镇领导反映,有下属干事缺乏动力,公务员离职潮也开始出现。全国高校廉政研究与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景平认为,对于这些“不为”的干部,要区别多种情况,要逐一甄别。对那些因灰色收入被取消而不为的,进行组织调整。对取消隐性收入认识不到位的,要帮助其更新观念,基层也从中央涨工资政策中得到了好处。

毛昭辉则认为,公务员涨工资,要体现对基层、山区落后地区公务员的倾斜。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工资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方面,一是可以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如每隔多少年,工资增加多少比例,解决现在随意性大的问题,让基层公务员看到希望。二是可试行廉政保证金和廉洁年金制度。

刘益飞认为公务员还有很多其他职业享受不到的好处,比如职业优越感、荣誉感,帮群众办事,人生价值的实现感。有晋升机会及相对理想的福利。机关里的年轻人需要对去留做出价值判断,不应消极怠工。这一轮公务员离职潮,某种程度也是“大浪淘沙”。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央出台了多项制度,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基层组织及乡镇干部的适应能力进行考验。

刘益飞说前两年贾平凹的小说《带灯》,写了乡镇信访干部面对的尖锐矛盾,很现实。跟上中央步伐需要基层干部敬业,基层领导更要有担当。组织上也应想办法扭转选人用人中的逆淘汰,把政治生态搞好一点。这样即使基层工资少一点,很多人也愿意干。

李景平则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可通过“严格进口,调节出口”解决部分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一方面,对刚进队伍的年轻人一开始就从严要求,现在公务员热降温也是自然调节。另一方面,对经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学习,仍跟不上形势的,按干部能上能下等要求调离重要岗位。

冲击传统人情社会了吗?

八项规定出台近3年,狠纠“四风”,有人认为,它对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这些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其作用?

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翟学伟认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遇事往往不喜欢只讲规则,而是追求“情理交融”。可以说,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但是,近来人情成了一些人违法的幌子。两种“人情”要区分开。前者重义轻利,与制度、社会良性互动;后者唯利是图,打破制度束缚。

八项规定出台近3年,为制度与人情,正常的人情与异化的人情都划出了界限——干部要做到公私分明。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基础,由人情主导;现代社会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由规则主导。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正是旨在明确党员的行为规则。今后在公事中夹杂人情因素的情况将越来越少。 摘编自2015年第10期《廉政瞭望》

猜你喜欢
公款人情廉政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不要透支人情
廉政之歌
人情之美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开会的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