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2015-07-06 06:35詹佳丽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徐氏潍县绿竹

詹佳丽

他研了墨,手腕摆动几下,轻巧一点,铺平的宣纸上显出竹的骨节来。他看了看,又勾勒几笔,一幅栩栩如生的竹石图便映入眼帘。这时有清风拂过,仿佛能听见画中竹叶沙沙作响。叩门声传来,郑板桥搁下笔,将画卷起,内心涌上些许无奈。打开门,妻子徐氏端着碗站于屋外。看见他,徐氏露出一个略显惨淡的笑容。

郑板桥接过碗,低头看了看白粥上浮动着的零星油花,又望向徐氏,惊觉尚年轻的妻子竟已形容憔悴、状若老妪,难言的痛楚顷刻间袭上心头。

夜深,庭院凉风习习。郑板桥倚桌而立,忧思难遣。他回想起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因为贫苦,他不得不携妻子暂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而今生活愈加困窘,自己虽有绝技,却默默无名,偶尔能卖出几幅画作,也是杯水车薪。

一阶月色,映着竹影斑驳。正值壮年的郑板桥思索着,一个念头在脑海中渐渐成形。

未过几年,儿子不幸病殁。他心中大恸,以诗哀之。此后,他四处游历,与众多文人志士交好,放言高论,臧否人物,亦手写《四书》,作《道情十首》,因而小有声名。

时光荏苒,十几载岁月弹指一瞬。即将踏入不惑之年的郑板桥,又遭遇了人生一大痛,相伴数十载的徐氏猝然逝去。

徐氏走后,早年潜伏在郑板桥心中的念头被无限放大。他忍着哀痛,赴南京参加乡试,踏上求取功名之路。多年来郑板桥潜心研读诗书,苦心人天不负,44岁那年,他中了进士,壮志满怀,欲大展宏图。然而世事难料,滞留北京一年多,他并未加官晋爵。不得已,郑板桥南归扬州。

行走在扬城街头,柳吐嫩芽,桃红满目,初春的景致一如当年柔美动人。郑板桥茫然地踱着步,天地浩大,晃晃悠悠竟又回到原地,可这风景犹在,故人已是永诀。他停下来,看杨柳拂过粼粼春波,粉白相间的桃花落在水面上,顺流而下。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啊!郑板桥在心底默叹。

然而行至不远处,只见湖心小岛上绿竹猗猗,不喧不躁,坚韧挺直。一瞬间,郑板桥心波流转。这些年来他最喜画竹,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竹的神韵。竹的高雅、坚贞、正直,恰是他一路走来恪守的准则。他欲踏入仕途施展抱负,又不屑与奴颜媚骨之人同流合污,才陷入这般落魄的境地。

郑板桥细细想着,抬头又见桃花明艳,可不远处那丛绿竹,却是多了份自在从容的美。

三年复三年,50岁的郑板桥终于等到了征召,赴山东范县任县令。官职虽小,却不妨碍他施展才能。在任期间,郑板桥重视农桑,体察民情,于细微处给予百姓种种照料,使得县内百姓安居乐业。清闲时,他就作些诗词,《道情十首》几易其稿,至此方定。范县风物入他双眸,他便提笔成画。生活看似平静无波,倒也能品出几分趣味。

五年后,郑板桥调任潍县。时山东大饥,民不聊生。一路走来,他目睹了活人相食的惨烈场景,每天都有瘦骨嶙峋的饥民在绝望中死去,灾情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郑板桥的心。夜里他辗转难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待到天明,他不顾阻挠开仓赈灾,同时大兴工役,招收饥民做工就食,还令城内大户开厂煮粥,这种种举动,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可沉浸在喜悦中的郑板桥不知,自己的行为早已触怒了官吏豪绅,当朝廷将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他头上时,他才真正懂得了官场的诡谲。

既然罢免已成定数,郑板桥也不作申辩。只是可怜了潍县百姓,执意相送,泪流不止。古道斜阳,西风瘦马,郑板桥携着单薄的行囊,茕茕孑立。

临行前,他意气难平,作梅兰竹图赠予豪绅,题竹的诗句里,他将内心愤懑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句“乌纱掷去不为官”,把对官场的厌恶悉数倾吐,在任的这些年,他早已身心疲惫。正值深秋,瑟瑟风起,他竟感到一丝快意,“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偌大的天地,尚且有那么多令人愉悦的事情,即便是泛舟江面做一渔翁,也好过在宦海之中沉浮!这样想着,郑板桥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罢官之后,他往来于扬州、兴化两地,仍是卖画营生。此时他已声名赫赫,每日求其字画之人络绎不绝。

数年仕宦生涯,未曾磨平他的棱角、打消他的锐气,已为一介布衣的郑板桥更是将真性情表露无遗。他痛恨贪官污吏和豪绅商贾,每当这些人慕名而来欲购画作时,郑板桥总是斥其离去。他双目圆睁,厌恶之情写满面颊。而他作画也讲求心情,高兴时即刻提笔,恼怒时会大发脾气,久而久之,人们都道他性情古怪。

其实世人难懂郑板桥的压抑,早年的贫穷生活、为官时所见的种种黑暗均让他如鲠在喉,他是高风亮节的竹,理应迎风摇曳恣意伸展,而这一天的到来实在太迟。

郑板桥擅画梅兰竹,其梅婉约而有风骨,其兰清丽而显贞洁,其竹峻直而显刚毅;擅工楷隶,如乱石铺街,浪里插蒿,或刚劲,或飘逸,形成世间无二的“板桥体”;擅题诗于画,画中有诗,两者相辅相成,浮现出种种意趣来。

真气、真趣、真意,是郑板桥的书画特色,也是他做人的格调。无论穷困潦倒还是意气风发,他始终是那个坚守志节的男儿。他画了一辈子的梅兰竹石,原是融进了自己的风骨,才使那画作栩栩如生。

又是人间三月,扬城花飞如雪。西湖中清碧的流水汩汩而去,桃花落了,碧色上浮动着点点粉红。

郑板桥拄杖缓行,和煦的春风掠过斑白的鬓角,送来一丝暖意。有人截住他,欲求得一幅畫作,被他婉拒。他只是静静地向前走着,满是褶皱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恬淡的笑容。他忽然想起离开潍县时内心的期许:愿余生踏遍世间山水,吟诗作画,尽享生活之乐。而今,他已了无遗憾。

这样想着,郑板桥拄着拐杖往回走去。未至水尽之处,一片竹林生机盎然。风过,竹叶沙沙作响,而无论风有多烈,那苍劲的骨节始终未被摧折,傲然挺立,笑对云天。

星移物换,多少人与事终将飘散在历史长河里。然而百年后,扬州的绿竹仍猗猗。

猜你喜欢
徐氏潍县绿竹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绿竹侠
难逃的凶手
郑板桥智断案
潍县城隍庙戏楼和郑板桥的戏剧思想
会跳的骷髅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