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颢
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你喜欢上练习课吗?”学生说:“不新鲜,没意思!” “无聊,练习课就是做题!”“老师出的题,我全都会做,都做对了,还要做!”……看来练习课不招学生喜欢!怎样上出让学生喜欢的练习课呢?除了大家公认的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之外,笔者认为还要增强“五感”来优化练习课.
一、新鲜感
练习课不能“热冷饭”,不能把新授课里面练习过,出错的题目原题照搬再做一次. 必须像新授课一样去激发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练习课可以用情境串,让学生在新鲜的故事情境中一次一次地进行积极的练习. 例如一年级《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用营救美羊羊的故事情境(闯关、寻宝,探险……)与数学练习课的内容结合起来. 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激发学生去练习.
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新鲜感. 教师善于吸纳教材教辅资料上的新鲜材料、练习形式,设计自己的练习题,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趣味. 教师还要用数学的眼光,把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有应用价值的素材改造进入练习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有用的,同样会有学习的动力. 例如三年级《克、千克、吨》单元练习课中“小马虎的数学日记”,题中乱用质量单位让学生觉得很好笑,自己就产生了修改的欲望.
二、刺激感
练习课不能是学生思维的原地“滑冰”,而是要让学生思维去“攀岩”. 要挑战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给学生有“刺激感”的练习,情境是学生容易理解的,信息也是学生能够明白的. 但是学生照搬学过的知识或者方法就是不能够解决,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广泛的搜寻,才能解答.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单元的练习课“为什么三角形很重要?”先介绍数学家的一段话,提出三角形很重要. 然后设计一系列图形的转化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直线图形分割成三角形. 最后从内角和与面积这两个角度来研究,发现其计算的方法. 这样的练习课与平常相比,对学生的思维刺激更强,对学生思维的發展更有促进作用.
三、开放感
练习课要向学生开放. 一是练习的时空要开放,要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 一些小调查、小实验等活动可以在课外进行. 用了“长作业”来弥补练习课时空有限的不足. 例如五年级《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家里发豆芽,把豆芽生长的情况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出来. 这种类型的练习课把数学“触角”直接伸向学生的生活.
二是练习的来源要开放. 不要总是由教师提供练习题目,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来生成练习的题目. 如学生编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学生自己写几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进行分类整理,把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因数不带0的,各种情况筛选几个,成为全体学习练习的题目. 如错题整理. 《倍数与因数》的练习课,学生把本单元所有的作业拿出来进行浏览,把错题进行摘录,分类,筛选,学生评议错题的原因,再进行创编. 如自制考卷. 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小测试卷,进行测试卷的展评,用小测试卷进行测试.
四、交往感
练习课不是埋头做题,抬头听评讲. 学生也要进行个体自学、小组学习、展示交流. 学生之间有语言的交流、观点的交锋、思维的交往.
练习课上要发挥小组功能,学生在小组内部有交往. 某个练习之后,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对错误进行纠正,对问题进行讨论. 优势学生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教师要提出核心问题,如《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解决问题》“都是求两车的距离,为什么一个求路程和,一个求路程差?”. 核心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放在小组内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
练习课上要发挥展评学习的功能,让全体学生有交往. 对练习的讲评,反思,尽量由学生来完成. 学生讲评完之后,主动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请问谁有不同的方法?”“对我的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通过相互的评价、补充、提问,引起生生互动.
五、选择感
有人曾经说:“我看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他有多少选择的机会!”目前大多数的练习课,学生是没有选择机会的. 大家做同样的练习题目,达到同样的要求. 就像一个有盖子的瓶子里发的豆芽,没有差异.
练习课要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依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练习. 这就是分层:一是分层练习,二是分层要求. 如果是分层练习,教师要设计出不同难度水平的题目,标出不同的星级,让学生自己选择. 如果是分层要求. 教师给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论与答案不唯一,思考的路径不唯一,解决的方案不唯一. 学生能以自己的经验积累程度与思维水平作出不同的解决. 这种分层是由学生自动达成的,不是教师规定的.
最理想的是分层测试. 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配以不同的测试题,只要他们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 这种测试不是指向“跑道”的终点,而是指向“加速度”,即每名学生每个阶段学习能力的增值.
总之,在练习课设计与实施时,要多从新鲜感、刺激感、开放感、交往感、选择感上下功夫,提高练习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