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连营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即“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这也是传统的题解教学课堂偏重教师讲,课后偏重做的弊端.题解教学是很常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如何在题解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形成发现、发展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把学生的数学思考做为题解教学活动的核心.那么如何以学生数学思考为核心,为此笔者围绕学生存在的三个现象,通过具体实例得以说明,供同行借鉴或反思.
1. 知思路,不会语言表达
懂思路,不会语言表达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大概知道解题思路,但思路理不清,语言表述模糊或东拉西扯,往往老师考虑到课堂容量当听到学生的只言片语的回答就误认为学生会做,越俎代庖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接着进入下一题的讲解.类似这样的教学片断很多,当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错误率高时难以理解,明明已经讲过的题为什么还会错,其实上述教学片断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该题可能有大致思路,但在具体步骤上处理的可能并不好.
问题给出后,少数学生讨论活跃,思路较多,大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缺乏将問题转化为原有知识的能力,不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及探寻解题策略的能力.提问几名学生后,给出下面几种方法.
带入已知数据求出BC的长,接下来不难求出sin A.
多数学生能听懂三名学生的解法,但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处理综合问题的大方向是什么,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是一头雾水.题目讲解并不应教师讲完或展示完学生的方法就结束,比具体的讲解展示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该题的训练或教师的讲解后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提炼出该类题的处理方向,是否有个成熟的解题思路.题目讲解不应只重视一招一式,而应引导学生提炼方法的自然性、通性以及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只有引导学生找出每种方法背后道理的时候,题目的讲解才是高效的.解题教学中不应让大部分同学观看部分同学的高难度表演,解题后虽有感想但更多的停留在欣赏层面.
题解教学教师应大胆的让学生参与且让他们乐于其中,让他们张扬,让他们表演,课堂回答不是成绩好学生的专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数学的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独立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积极发表见解,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题解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