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和课堂为抓手,促进学生思维大发展

2015-07-06 22:22吉莉
新课程·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记号三位数竖式

吉莉

审视当今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依然把知识的获取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割断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那么,如何既达成双基目标,又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呢?

一、教材——思维训练的资源库

1.用具体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思维

新教材非常重视直观教学,有许多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比方说10以内数的组成、分类、比长短、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内容,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摸一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分析、比较。如,“鸡图同笼”问题:笼子里有鸡和兔,数数头有7个,数数脚有2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教材并没有直接呈现抽象的算式:7×2=14(条),20-14=6(条),兔:6÷2=3(只),鸡:7-3=4(只),而是采用“画一画”的方法,用7个圆圈代表动物的头,先假设都是鸡,给每个圆圈加上2只脚,发现还少了6只脚,再把三只鸡各加上两只脚变成兔,这样的过程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用多样的开放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所谓“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如,自行车离举重馆有19千米远,20分钟后举重比赛就要开始了。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前往举重馆?说说你的理由。

摩托车 小轿车 公共汽车

1000米/分 2000米/分 700米/分

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往往不满足于只用一种方法,或者只找一种答案,而是努力地思考分析,探索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在无形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3.挖掘隐性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几何概念课中也有许多的思维资源可以利用,在教长度单位时曾有:一张课桌高80( )。很多学生对于这里应该填厘米还是分米产生了疑惑。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虽然有1厘米和1分米的表象,但是无法构建出80厘米和80分米的长度。如果这里采用转化再比较的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引导学生80厘米与自己的身高比较,再把80分米转化成8米,与教室的宽度比较,这样学生不再是凭着感觉去“蒙”,而是利用已有的表象和生活经验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

二、课堂——思维训练的主阵地

1.巧妙利用“意外”和“错误”,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在教学“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时,由于教学目标只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即两个部分积相加得到最后结果。所以,当教材练习中出现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数和三位数如:25×333时,我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让25做第二个因数计算起来更加方便。于是出现了以下的临场教学片段:

在学习完用两位数乘的基本例题后,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42×57 25×333

下面是其中两位学生的板演:

师:你对黑板上的两个竖式有什么看法?

生:第一个算式不对。他乘333的时候,只是分别用3和30去乘25,然后加起来,前面百位的3都没有用上,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对了。

师:是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像第二个竖式那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这样分别用5和20去乘333,这样就可以了。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第一位同学的竖式,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如我所愿,果然有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第一位同学没有完全错,只是没有做完。继续用百位上的3乘25,末尾对齐百位就行了。

于是,我请他上来继续完成了第一个竖式,得到右边的竖式。

我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竖式:你们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更加方便呢?

生1:333×25方便,因为只要乘出两个部分积,然后相加就行了。

生2:我觉得25×333方便,每一个3乘25的积都一样,只是位置不一样,我们不用计算就可以写出部分积。

有学生响应:“我觉得一个是乘的时候方便,一个是加的时候方便。”“我觉得这道题,25×333方便,但并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时候,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一样的,这道题是碰巧的。”“是啊!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说得真是太好了!这些不都是我想要学生明白的吗?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或者意外现象的时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鼓励学生求异、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原动力

记得我曾经辅导过一道奥数题:一根180厘米长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做一个记号,每隔4厘米做一个记号,然后将做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通过讨论和分析,我们集体得出这是一个关于最小公倍数的容斥问题,先求出3厘米的段数,然后求出4厘米的段数,再减去它们最小公倍数的个数:180÷3+180÷4-180÷12=90(段)

正当我们准备结束这道题的讨论时,一个迟疑的声音从下面传来:“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180÷4×2=90(段)”我开始一愣,但又很快冷静下来,问大家愿不愿意听听他的解释。在征得同意后,已经涨红了脸的学生开始分析:先把绳子按照4厘米的距离做好记号后,然后做3厘米的记号,每一段4厘米必须也只能被分成两段,因此,总段数就是再乘以2。片刻的沉默和思考后,教室里响起了真诚的掌声,我也不禁为学生的智慧所折服。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空间是很大的,只要我们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终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记号三位数竖式
竖式趣题
摆三位数
竖式填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摆三位数
错误的竖式
墙上的记号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三位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