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军
一、产生背景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单亲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和隔代抚养现象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小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不少学生娇生惯养,好逸恶劳,国家民族观念淡漠,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举止不文明,不懂得尊重别人,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学习上怕吃苦,不善于或者懒于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等,这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三问三思”,是我校“123人才培养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正尝试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主要做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会生存、会生活、会思考、会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心智健全、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良好心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亲近家人、知道感恩、报效国家和人民的朴素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等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小绅士”。
第一,“三问”,指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与家长共同从“三问三思养成题”中选择三个问题,作为第二天践行的思考题,并记入到记录本中。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也应在晚上与家长共同选好3个问题作为第二天践行的思考题,并记入到记录本中。
第二,“三思”,指学生对前一天晚上所提的践行思考题进行反思作答。在规定的反思时间,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对照要做的三件事情分层次、有步骤地对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并将反思的内容记入到记录本中。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应在晚上对照要做的3件事情,在家长指导下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并记入记录本中。无论是上学期间还是非上学期间,家长都必须在指定地方签字并写下真实的评语。每周一,为班主任统一检查和简要评价学生“记录本”时间。
第三,“三问三思”实行班主任和家长负责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得间断。学生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非上学期间的“三问”均由家长负责落实;学生在上学期间的“三思”由班主任负责落实,学生在非上学期间的“三思”由家长负责落实。
三、活动效果
第一,让主动反思成为了一种经常而非曾经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其实都需要积极的思考和经常性反思,而学生往往懒于此。实施初期,“三问三思”显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甚至有少数学生和家长认为是一种新增负担,一般都是被动接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特别是当孩子开始发生一些微妙变化时,家长交流的内容随之也越来越多,消极应付变成了积极配合;当学生自己日有进步和收获时,对这种“朝花夕拾”“立竿见影”式的简易做法也不再排斥,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行为。如今,没有了校内校外之别,也没有平时与假期之分,日子一长,对许多学生来说,主动反思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案例一:
本期开学,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也是第一次由爷爷单独送我上学,因为爸妈都出去打工了。面对未知的学习生活和陌生的环境,好奇是短暂的,增添更多的还是思念与压力。说实话,学校实施“123人才培养规划”,我根本不在意。只是觉得,当我们是“人才”,得意;“一技一艺”,好玩;“二呼二歌”,新鲜;“三问三思”,麻烦。其实,像“今天出门你帮带垃圾了吗”等问题,“问”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平时没怎么在意。可“问”多了,也就顺手做了。我想,日子一长,这些定会与“三问三思”一起自然成为习惯的。
第二,让书面对话成为了一种需要而非要求的交流方式。
对于沟通交流而言,“三问三思”这种书面形式绝不是唯一的也一定不是最好的但却是适时的管用的。大量留守家乡的孩子,大多又是隔代抚养,出于中国式的羞怯,一般性沟通都比较少,坚持长期、全面、和谐交流的就更少了。其实,从内心需要来讲,学生还是希望把自己每天的“收获”与人分享,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诉说给人听……“三问三思”成全了他们,不必因四目相对而羞怯,不必为难以启齿而尴尬。问思之间,完成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一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之效。
案例二:
问:今天回家向爸妈打招呼了吗?
思:没有,爸妈外出打工不在家。但我问候了爷爷奶奶。
问:今天上课注意力集中吗?
思:有点分心,想爸妈了,今天我生日……
问: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思:接到了爸妈祝福我生日的电话。虽然爷爷奶奶也做了为我过生日的准备,但我还是希望爸妈在身边更好。
第三,让每个学生拥有了一面简便而非随便的修身之镜。
“三问三思”就像一面可以正衣冠、鉴美丑的镜子,对与错,得与失,稚嫩与成熟,都在对照自省中得到鉴别和取舍。问了不一定做到了,做了不一定做得很好,但不管怎样,“三问三思”记录了学生每一年每一天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點努力和进步。“三问三思”有一定的模式,但不仅是,我们更希望它是学生不断修正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一面镜子。
案例三:
应该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位老班主任了,近20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感触很多。看看今天的“三问三思”,有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与时俱进的民族先进文化的渗透,有充满温情的点滴提醒,有拷问心灵的自我反思……我觉得还是在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毋容讳言,实施“三问三思”,确实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当我们看到学生一天天的变化和点滴进步,只有欣慰而忘乎所以了。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学校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寻求适应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构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三问三思”就是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