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2015-07-05 14:06:35代百成
南北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劳动

代百成

【摘    要】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关键词】劳动 教学观念 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8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发展人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学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位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时,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如:在《水仙雕刻》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雕刻、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尽情地让学生想象。可能每位学生手中的水仙球,它的形状、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同学们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想象出了许多造型。因此,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老师的翻版,而翻版只能是凝固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是,学生的学习自由,要有一个前提:即不管你是怎么雕刻的,最后都要有一个优美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劳动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4:48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48:05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