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

2015-07-05 11:01:34张国钢
南北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张国钢

【摘    要】如今新课改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时尚,可是新课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新课改的关键标准是什么?新课改现如今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我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1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学习数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的发展,学生在理解数学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价值观等都会有一定的进步。现如今的社会需要这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性人才。而传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应试,学生认认真真的学习数学,成绩倒是提升了,能力却没有上去,这并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所以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的运用改革和实践。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是“灌输式”的,数学知识以单项传输为主,课堂上呈现的状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该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学习中能有所得,能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价值观等,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得多少分。另外,学生不应该被五花八门的课外资料所迷惑,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通过本人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该被改变。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一)教学准备要更加充分

新课程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课前教案、教学计划不再仅以教学为基础,教师为了达成《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必须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在特定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有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并不完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板书和书本上的描述来理解知识,这都将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本人认为即使是在相对较偏远,教学技术不发达的偏远农村,教师也可以通過自制一些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课堂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活跃起来,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课堂活跃起来后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本人在讲授如何推理勾股定理时,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做出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各边的长度,同时与同学交流,以获得更多的实验结果。这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后来发现在我准备进入下一项教学活动时,学生还在上个教学环节上徘徊,不住的玩弄自己做的三角形,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作为教师事先并没有预想到这类事情的发生,可能会很难控制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学会把握整个教学局面,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说:“好的,这项教学活动已经完美的结束了,下面的活动会更精彩,同学们注意听了。”这样学生就对下面的课程教学有了兴趣,更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

(三)不要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亲切活跃、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理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已经团队协作能力等。但本人发现,在某些班级的新课程改革课程上,新课程改革也就是喊喊口号,并没有实际的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比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时,学生还没有打开思维、深入交流,教学活动就结束了,教师又进入板书教学。这样表面上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是没有用处的,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质性参与。

(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 必须认识到在这种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很有可能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方法以及课后和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被教师所吸引,增加对这门学科的好感度。特别是在对数学“学困生”的态度上,“学困生”由于自己成绩上与其他同学的差异,可能会受到同学们的鄙视与嘲笑,心理上的安全感也相对较缺失,这将导致学生对自己不能很好的认识,由于自信心的缺失导致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得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关怀与照顾,增加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课堂上,教师得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竟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却也是教育改革中所欠缺的地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即是学生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其中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听课堂上的教师侃侃而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断地让学生达到学习上的独立,让学生能够独自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努力。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新课标方案的提出,使整个教育发生变化,也将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清楚新课程改革不是一种负担,要注意的是使正确的教学理念得到及时实施。新课标的实施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做好日常教学,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能一成不变,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的推进新课程改革,这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意义。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1:48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0:2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