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茂林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讲评试卷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教师讲评试卷的方法绝大多数是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题,学生只有听的份.也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采用了重点突破的讲评方法,但只是减少了教师讲的内容,学生的自主性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还有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讲题的方式方法,但一个讲几十名学生在听,还是没有发挥学生讲的真正作用.
笔者教学本校两个教学班作了一次实验.在一个班我逐题讲评六下期中试卷,40分钟后,试卷再次收回检查,90分以上的同学100%订正(也许不用老师评析,他们拿到试卷时就已发现问题所在,已自行订正);70-90分这一档的学生有21.4%没有及时订正;不及格的同学,特别是低分的同学大半没有订正.究其原因,学生反馈:来不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还有很多知识点模糊等.以上数据说明,用这种灌输式的讲评方法,学生参与面不广,中下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只抄袭了答案,却不深究出错原因.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参与度越来越低,深层次思考越来越少,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的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在提倡生本课堂的今天,需要学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学生的学入手来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对试卷讲评课方式上作了改革,我在另一个班采用了“纠错单式”评析课方法 ,取得了颇好的效果.
(一)自查“病因”,自主订正
考试后,学生什么时候最兴奋?拿到试卷的那一刻,这时如果不给他们交流,讨论的时间,便直接开始讲评试卷,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于是我一般提早发试卷,给学生预热的时间,不急于讲评试卷,而是设计了“纠错单”,要求学生先根据“纠错单”自主检查订正.让学生自我反思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的矫正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利用课前完成如下的试卷“纠错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纠错单(个人)
让学生学会课前自查,在查找错误的过程中自主整理纠错.通过订正、分析原因,养成思考的良好品质,通过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订正,纠错能力,正确把握题目特点.深刻的反思促使一些不良习惯的自主改变,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组内“会诊”,解析错因
在第一阶段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之下,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那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看同组组员有没有能力帮忙解决.其次组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尝试能不能讨论解决.可是要怎样促进学生自觉的参与组员间的互帮互助呢?任务驱动法能很好的发挥出他的优点,促进学生的互相交流.于是我设计了“纠错单”,要求学生分析所考察的知识点,反思自己解题习惯有何缺陷,如何纠正,如果不会,思考的受阻点、易错点、关键点在哪儿?这样深层次的思考,不仅停留在答案的表面,更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纠错单(组内)
小组交流时,组内同学互助互学,气氛热烈轻松,不懂的同学诚心请教,讲解的同学各施手段,通过合作完成纠错单,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学会了倾听与交流,提高能力.
(三)大组“通经”,串知纳方
在小组合作都不能解决的基础之上,结合阅卷时分析的结果,共同进行第三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精华所在.此时需通过组织全班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带上纠错单,重点汇报交流经典错题,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串联知识、归纳方法、扫除盲点,理清思路的目的.
下面是几个小组展示汇报的情况:
小组一:
生:我们组“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存在问题.简单的题目没问题,但有些变式练习有些困惑.如解决问题第7题,沿底面直径切成相等的两部分,多出几个面?切面是什么形状?与原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搞得不是很明白.
师:你能“画图”吗?
生:画出两个多出来的切面,师指导.
师: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多出来两个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直径.
师:这样能理解了吗?其他同学呢?如果是这样切呢?师画图演示(平行于底面切1刀),多了几个面?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小组二:
生:我们组有一个知识点严重出现问题,就是求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都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除以3.选择题第5题,因为全是字母,我们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误认为求圆锥的体积,就直接套用公式,出错了!
师:那该怎么想呢?
生:要用转化的思想,把圆锥零件的体积转化成上升了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那还需要除以3吗?哪一题要除以3?
生:解决问题第6题,三角形旋转以后就得到了圆锥,直接套用公式,要除以3.
师:是的,一個知识点会有不同的考察方式,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题目.
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讲评,一改以往老师一讲到底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聆听”与“讲评”中互相交流,补充质疑,彼此启发,取长补短.不仅使学生搞清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教师适时的点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完整地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学生在能力上得以培养,解题方法、技巧上得以掌握,今后解答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能力得以提高.
(四)对症下药,错题精炼
对于错误率高的热点试题,教师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案例:根据填空题30平方米3平方分米 = ( )平方米设计了如下有针对的题目,实现一题多联的目的.
50平方米5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50平方米5平方分米 = ( )平方分米
50立方米5立方分米 = ( )立方米
50立方米5立方分米 = ( )立方分米
306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6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
根据解决问题第7题:一个高是5分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相等两部分,表面积增加40平方分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设计了如下习题,达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 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 一根5分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 2 段,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纠错单式”试卷评析课,一改老师一讲到底的现状,盘活了学生参与热情,让100%的学生动起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唤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