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浅析

2015-07-05 15:12:26杨晓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中考数学

杨晓辉

【摘要】 针对近年的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和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结合笔者近几年参与岳阳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特向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提出复习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一、夯实基础,使已学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复习前要做好复习计划,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与教师指导互补的复习计划.

(2)反复研读《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对数学考试的内容范围及各部分的能力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做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明确往年的命题规律和命题形式,关注题目的难易度,统筹安排复习计划,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3)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 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按照课标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要求归纳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有机的知识网络. 复习时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分类去设计每一个专题,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方法主要有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面积法、拆分与组合等. 平时要重视演练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明晰题型的特点,做到“新题旧做,旧题新做”.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4)建立备忘录,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积累解题经验教训,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

(5)进行诊断性练习,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完整的模拟题,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一次性更正. 只有将多套题中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才能诊断出哪一类题容易做错. 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进行诊断性的练习,才能及时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6)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 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图形、坐标与图形,等等. 广大考生要注意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二、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第一轮注重有效训练,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工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第二轮可按题型复习,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研究型、探索性、开放型问题,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经过推理与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平时解题时,立足通法、兼顾巧法. 注意分析比较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熟悉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它所适用的题型,灵活运用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 注意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优化自己的思维能力.

(3)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有的学生不注意认真审题,题目还没有读完,就开始做题了,可想而知,题目都没有读完作出的答案能对吗?也有的学生凭印象答题,看到比较熟悉的题设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题,从而很快地下了结论,这样很容易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书写时注意提高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表述要合理、规范,解题时可尽可能画一个草图帮助思考. 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步骤分.

(4)定期检测,及时反馈,评卷时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按步骤和知识要点给分. 重视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规律,寻找解题策略,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问题的类比、延伸,……,突出一个“透”字.

(5)用好自己的“错题记录本”,解题后可写一些感悟和反思,归纳题目中的思想方法. 如怎样找到一个题的突破口?解题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该题哪些地方易错?这种方法还能解哪些题目?还有其他解法吗?等等.

三、关注社会热点,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能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课本,形式多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需要. 这類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图表、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以上是本人在教研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希望给同仁们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中考数学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54:41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依“标”靠“本”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2:29:55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