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缺失及其提高对策

2015-07-05 15:12:26宋良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中生解题目标

宋良标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编入了一些阅读材料,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可分为:1. 介绍知识,开阔视野(如弧度制的由来);2. 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如向量的三种类型);3. 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如长度、面积与体积);4. 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如函数的应用举例).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数学阅读理解题. 这些题目新颖、灵活,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要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数学问题的情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技能灵活地进行解题. 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必要与紧迫.

一、现 状

当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识,直觉地学习、感知数学,而对数学的理性认识不够.问题的解决注重结论,淡化对解决过程的准确刻画,不知道要对推断作出合乎逻辑的说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到了高中,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学生穷于应付作业,教师忙于完成教学内容,疏忽了对数学阅读、写作的要求. 另外,一些学校的扩招和省招班的产生,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走到了一起,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学校管理部门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高考达标率、平均分等显性指标,忽视了学生素质的隐性指标.数学教师、家长,往往只关注学生答案的正误、分数的高低,而轻于对学生解题过程严密性、合理性的要求.其实,关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水平和学校、家庭的追求并不矛盾,在这方面做好了,还能促进学校、家庭的显性追求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的对策

针对前面论述的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采用了观察对比、范例欣赏、练习交流、错误分析、反思总结等具体策略,对培养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具体如下:

(1)适度比较不同阅读方法反映出的逻辑特征

比较是研究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数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很多概念联系紧密,容易混淆,问题解决的条理性要求又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这一逻辑方法,不但能使学生找出易混淆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形成正确的、清晰的概念,还能从不同的阅读方法中体会收集信息效果的差别,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逻辑差异. 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阅读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可操之过急,使学生产生畏难感.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相信:只要平时注意锻炼、实践,准确地通过阅读了解问题的信息、严密地表达出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地陈述导致结论的理由,不是做不到,而且并不神秘.

(2)加强对审题习惯的培养

审题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了方向,为选择解法提供了决策的依据读是审题的第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从如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

① 仔细阅读,了解问题的文字叙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并能准确地復述问题、画出必要的准确图形或示意图.

② 整体考虑问题,通过阅读,挖掘题设的内涵、审清问题的结构特征,明确问题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探求能达到的目标(结论或结果)”,还是“探索要达到某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 .

(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转化能力的培养

① 加强数学阅读重要性的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透”的问题.

② 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效率.

③ 限时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

(4)注意培养解题目标意识,激发阅读、写作的内驱力.有的问题目标很清楚,而有的问题目标要分成几个子目标,逐步完成,还有的问题目标需要转化才清楚.但是,不管目标如何,都要通过阅读来理解、明确、认定.解题的目标具有导航作用,学生认定了目标,在解题的过程中就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时时记住自己要干什么,应干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设计解题方案、呈现解题过程时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5)改变命题的形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变换问题的表述方式,使传统的问题赋予新的含义,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而促使他们产生解决的欲望.

(6)捕捉学生心理,对学生的习作态度进行合理的评价. 数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研究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业的准确程度、规范程度等都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细微变化,教师应在作业的评语中作适当的提示,促进学生反思.研究者曾这样批注过“写作有进步,继续下去你还会更好”“思路清晰,如果将推理过程的必要文字写出来,就更好了”等. 通过这些批注,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很关心,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反思自己,改掉不良习惯.

可见,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应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解决——由静止的阅读材料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实现阅读能力水平的递进. 由于数学问题的形式千变万化,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释和语句分析,这是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数学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因此,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致力于如何对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读、会读;读懂、读透;自由地驾驭阅读方法,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刚. 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高中教育,豆丁网.

[3]张松年,韩蕾. 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实验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2,21(4):56-59.

猜你喜欢
高中生解题目标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用“同样多”解题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解题勿忘我
我们的目标
2008年第24期《高中生·高考指导》要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