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材既有其灵活性、生动性,也有其抽象、枯燥的一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便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语文学科数字化教学实践应用探析,在于抛砖引玉,逐步完善语文数字化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数字化教学 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G434
数字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电子白板,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会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一、渲染课堂气氛,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就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
二、激发课堂兴趣,激发学生非智力潜能
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加入大量相关的课外资料,扩大知识容量,也使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如讲朱自清的《春》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三、创设课堂情境,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
強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将文学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各种感官并用
古文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其实古文的背诵除了理解背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对数字化教学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点,在当前的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如果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但事物往往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不例外。在运用数字化教学时有必要对语文多媒体教学作一些冷静的思考。不能千篇一律,每课都用数字化教学,因课而异。
一、舍本求末,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拓展。
1、脱离了文本。教师上课时,既要电脑、演示教学内容,便很少有时间顾及教材;学生眼睛得盯着屏幕,思维得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语文课本便成为桌子上的摆设了。多媒体可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去理解和体悟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必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内,学生哪有机会去诵读和体悟呢?
2、限制了多元的思维。阅读的真相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每一个阅读者,因为个体知识、经验、个性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阅读取向。阅读是文学的再创作,它和创作一样,都是鼓励和提倡个性的。 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预先设计好了所有问题的解答方案,那个隐蔽的答案是固定不变的、惟一的。教师只能围绕着这些答案讲课。对于学生有创意的答案,教师至多也只能进行口头上的表扬,但演示时,则只能演示自己原来设计好的内容和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唯一的答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
二、削足适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固定的程序控制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个多媒体课件,它必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很难说是自主的学习。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图方便,将教学内容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探讨。实质上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教学思想,并且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非但未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是课越上越死了。
三、素材难觅,制作效率低下。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对声音、画面、视频、文字作综合加工处理,这就需要制作者掌握多种应用软件,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再者就是素材难找,要找到一幅理想的图片、一段切合课文的视听材料非得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虽说网上、市场上有课件可供使用,但往往由于制作者仅熟习软件,却不了解教材、教学规律与学生具体情况,所以制作的课件是精美有余而实效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字化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数字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兆军,李美凤《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朱京曦,《多媒体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敏(1988—),女,大学本科,长海县海洋岛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