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奇
暑假时我和同学聚会,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平时这个钟点儿子一般都睡了,但今晚一听见我开门,他就穿着睡衣跑出来,眉眼间藏着喜悦。
“呵,有什么好事吗?”我边换鞋边好奇地问。儿子说:“今天我同学在空间里转发了一篇文章,说写得挺感人。”“哦,你转没?明天我去你空间看看。”“你不用看啦,那篇文章就是你写的,在报纸上发表了。”“真的呀?”“好几个同学都转了,我没忍住,就说文章是我妈写的。他们听了可惊讶啦,嘿嘿。”儿子用故作低调的语气说完,带着骄傲的神情回房睡觉了。
儿子的话让我在喜悦之余开始思索。如果说孩子因成绩高低,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之分,那父母也会因社会地位和收入的不同而有分别。就像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中等生一样,社会上的精英父母也是少数,大多都是“中等生父母”。我们常对孩子说:“你要上进,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让我们因你而自豪。”孩子对父母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期盼,他们也希望看到“中等生父母”展示出优秀的一面。
想起一对认识很久的夫妻,他们原先都是企业的职工。企业破产后,女人在商场当保洁员,男人在露天停车场看车。前年,他们的儿子大学毕业,被一家上市公司聘用,如今已升为部门领导。亲友们既惊讶又羡慕,直说夫妻俩幸运,摊上懂事、上进的孩子。大家话里话外强调的都是孩子好,卻忽略了一点:所有的好孩子都是有“出处”的。
工作的动荡、生活的艰辛,始终没打断那对夫妻各自的爱好。每晚,收拾好家务后,女人会绣十字绣,男人则在一旁练毛笔字。多年来,家里和亲友家的春联都是男人写的,而女人送给亲友的十字绣总会得到一片赞叹。夫妻俩的工作普通无亮点,但他们的特长让孩子知道“中等生父母”也有闪光点。这份喜悦很小,却足以在孩子前进的路上洒下光亮,温暖并鼓励他一路前行。
我们不怕做“中等生父母”,但一定要用心做有亮点、能带给孩子小自豪的父母。郑渊洁说过:“能让孩子目睹父母奋斗的过程是最好的教育。”对于“中等生父母”来说,认真发掘自身亮点的努力,必然会带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引领。这样的坚持,最终结果一定是父母和孩子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