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博教师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疏导

2015-07-05 08:30郭晖
2015年35期
关键词:心态变化心理

郭晖

摘 要:在教育战线上,湖北省每年都会分派大批教师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援助当地的教育事业。独在异乡,或多或少都会一些不适。文章从心理层面展开,分析了教师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并提出心理疏导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变化;心理疏导

200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做好五项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吹响了全国支援新疆发展的总号角。截至2010年2月底,基本上形成了湖北对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固定的对口援助。

1958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来的“文化休克”概念: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深度焦虑症。援博教师远离家乡,离开家庭,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不同时期会经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变化,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及时地掌握并应对这些心理变化,使他们都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来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积极投身于援博建设当中去,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一、心理波动的三个时期

对于个体来讲,其心理变化的表现形式和心理波动的程度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对于绝大多人来讲,会经历心理变化的三个过程:

1、憧憬好奇期

对于刚刚来到博州的教师,有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新疆,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充满刺激,都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此时,既可以领到双份的工资,又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异地的风光与历史民俗文化,感受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他们一般都会抱着对新的生活和工作的憧憬,积极地去了解、努力适应环境。

但是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憧憬好奇一天天减退,心理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渐渐进入了下个时期。

2、情绪波动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人”变成了“老人”, 援博教师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已经比较了解。每批援博教师在新疆工作少则一年半,多则三年。由于当地政治形势,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他们将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白天,他们绝大部分面对的是毫无挑战性的重复性工作。加之,因封闭造成的同事与同事之间、下属和领导之间关系紧张。一旦因奖罚不公、沟通不畅,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产生失望、焦虑心理;晚上,他们大多都呆在校园里,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在一起。老师们只能通过聊天、散步、打球等方式打发休息时间。尤其到了漫长冬天,外面天寒地冻,活动范围就进一步限制在了自己的宿舍里。白天工作的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等来的却是夜晚独处的无限牵挂、凄凄凉凉,思乡之情不免萦绕心头。对枯燥单调的工作和集体生活的厌烦、消极情绪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会突然莫名奇妙地爆发。

根据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在情绪波动期内,人的社会性遗传属性就会将消极的、悲观的心理“无意识”传播、扩散。并将这种心理“无意识”作为理所当然。这一时期,环境带来的心理波动如:厌烦、抱怨等复杂心态就会“理所应当”的反复出现,不受到控制,任其发展。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只有离开这里才能得到解决”的想法。

3、适应调整期

在援博工作的中后期,援博教师已适应了所在地的生活环境,工作也已经进入了状态。在经历了多次的心理、心态和情绪上的变化过程后,自我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提高了很多。这时,心理和心态上趋于稳定,能够比较平静地面对和处理心理起伏、波动。但是却加重了对“援博后”问题的思考。比如下一期援博是否还来;回到原单位有没有更适合的工作岗位;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考,却得不到答案或解决。这样,这些问题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心上。往往会加深心理的焦虑或抑郁。

二、疏导措施

援博教師的心理健康对于湖北援博教育事业能否顺利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时期的疏导措施为:

1、细节入手,减轻心理波动期的冲击

①细节处体现关心。援博教师刚来到学校时,校方和当地老师要多多给予帮助,比如各院系部指派专门的老师带着到处转转,讲解一下学校的情况、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帮助尽快适应工作和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了校方和当地老师的热情。

②重视生活环境的改善。校方应提前安排好援博教师的宿舍,配备好较为完善的生活设施。工作环境上和当地老师平等对待。让他们一来就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即便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也愿意毫无保留的投入自己的工作激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积极介入,减缓心理波动期的冲击

①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援博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组织心理疏导专家调查了解他们心理状况,为存在问题的教师提供倾诉的场所和时间,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组织政工人员参加心理疏导知识培训,掌握心理疏导技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组织专家讲座,让教师能够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②配套室内活动场所,应对漫长冬季。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天,面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应在援博老师的生活区内建立活动室。在活动室内放上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设施。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让积极向上的心态压过消极被动心态。

③重视人文关怀。援博指挥部和学校的相关组织要多关心援博教师,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把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化解矛盾,使他们能在当地安心生活和工作。

④营造家的气氛。在周末,工作突然停了下来,而亲人又不在身边,在此时最容易胡思乱想,援博教师可以相互串串门,包包饺子,大家一起动手既可以交流感情,又可以让自己度过一个快乐的双休假期。“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五一、十一、中秋节以及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校方或者援博指挥部应开展联谊活动,丰富援博老师的节日生活。这样,负面消极的情绪就不会趁虚而入,萦绕心头。

3、建立健全援博工作奖励机制

作为一个常态化的援助机制,组织机构已经比较健全;对于援博工作者来说,补助也已经落到了实处。但是,随着援博工作的年年稳步推进,面对实际的情况时,这些已有的机制显得过于粗线条。例如,援博补助标准按照职称划分的“一刀切”,不与年限等重要因素挂钩;有些待遇似有非有,援博工作者很难获得权威证实等等。面对已经成为惯性的援博工作,显得过于短视,没有系统全面的、长期的、全局的政策措施和规范的执行。长远看,一定会成为援博工作顺利开展中的短板。

三、自我心理适应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应对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调节力量。应该认识到紧张与不适都是必然现象,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断的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适应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见识、结交新朋友的过程”;做任何事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将被动变成主动,消极态度变成主动;不急躁、心平气和地让自己适应援博生活。

结束语

援博教师因其个体差异,在不同的阶段,其心理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很大,采取的调节办法也应各异。总的来说,援博工作需要人才,留住人才不只是要留住 “人”,更要留住 “心”。从“留心”为出发点,才能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攻心为上”必须是心理疏导所围绕的核心。(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注: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湖北长期援博教师群体心理的研究”(项目编号: 2014Y003)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05

[2] 王海龙陈菲.人力资源管理之驻外人员心理变化特点[J],商场现代化,2010,05(610):116-117

猜你喜欢
心态变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从9到3的变化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做谦逊的人
这五年的变化
还是“看掐架”心态
鸟的变化系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