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国崛起的经济逻辑看中国的崛起

2015-07-05 01:38:32李大伟
2015年35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制度

李大伟

摘 要:过去500年,世界上出现了以荷兰、英国、美国为代表的三个超级大国。经研究发现这些崛起的大国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庞大的人口规模,一套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经济。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是充分发挥市场扩大分工,分工进一步扩大市场即经济学中著名的斯密杨格定理的作用。按照这一逻辑,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将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的国家。不过要实现这一转变,中国需要在多方面不断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大国崛起;斯密杨格定理;后发优势;制度

引言

自1500年世界真正开始步入了全球化的历程,从那时算起至今这5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进步最快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个世界性的大国不断崛起的历史。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大国崛起是个历史现象,过去500年从未间断,一些国家崛起了,一些国家衰落了,它将如波浪一样贯穿世界发展过程”。[1]如果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算起,世界上已经诞生了很多大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苏联等,但著名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真正能称作主导全球的超级大国历史上只有三个,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的确,无论哪个时代,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中,这些大国都是世界舞台中央的明星,主宰着世界历史的走向。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历史上遥遥领先。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测算,中国的GDP总量曾遥遥领先世界诸国,最高时曾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的份額之多[2]。然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力却急速下降,逐渐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并且几乎遭遇到世界上所有大国的欺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才彻底扭转这种落后局面,经济开始扶摇直上。很多著名学者、领导人都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必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强国。本文通过寻求历史经验,详述大国崛起的经济逻辑,希望能在理论上能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一点支持。

一、大国崛起的共同特征

我们以荷兰、英国、美国这三个历史上真正的超级大国为考察对象。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三个国家都共同拥有三大特征:

其一,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依次递增。荷兰十七世纪崛起时人口数量是百万级的,英国在十九世纪崛起时是千万级别的,美国在二十世纪崛起时是上亿级别的,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人口确实是依次增加的。在此我们有理由猜测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二,这些国家都有一套能激发人潜能的制度体系。这些大国都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并且对市场经济的基石——产权的保护是比较好的,这样国内公民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禀赋去创造财富。最终这些国家通过竞争性市场产生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并通过这些企业征服了世界各大市场,让其商业遍布全球,商业上的成功最终造就了政治、军事上的强大。

其三,这些国家在崛起前都很好利用了它们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后发优势,通过不断向比他们的强大的国家学习,让其国内经济得到了讯速发展。以英国为例,为了取得本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政府积极采取各种经济政策进行技术引进、发明奖励和专利保护,通过不断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荷兰等国的先进技术和大量引进外国技术人才,使其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此,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看得十分清楚:“每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都是这个岛国的老师,它的每一种工业技术都是向这些国家模仿得来的,它学会了以后就把这些工业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3]

二、大国崛起的经济逻辑

根据以上分析,大国崛起有着共同的特征,即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套能够激发人潜能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经济。其实,这些共同特征背后的逻辑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斯密杨格定理(斯蒂格勒甚至认为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定理),即市场扩大会促进分工,分工会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分工又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扩大,这样的循环越快,经济发展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国崛起背后的经济逻辑。较大的人口数量代表较大的需求即较大市场,大市场会促进分工,分工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产出、收入增加,这时人们的购买力就会增加,从而实现了分工促进市场扩大。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数量大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是有巨大优势的,这或许是为什么英国能超越荷兰,美国能超越英国的根本原因。当然,我必须要懂得这种经济逻辑的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要有一套能激发人潜力的市场经济制度作为支撑,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4]。

三、21世纪必将是中国重新崛起的世纪

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强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1945年算起,至今已经70年,以前的超级大国荷兰、英国最强盛时期也就是一百年左右,根据物极必反的道理,美国也终将会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下一个能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谁呢?根据我们的大国崛起的经济逻辑推演,候选国家也许只有中国和印度,因为只有这两个国家有超过美国数倍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但由于印度社会内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许多学者都共同认为唯一有可能接替美国成为二十一世纪超级大国的只有中国。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归根结底是依靠一个上亿级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和一套能激发个人潜能的有效市场制度。而中国以前人口虽多,却没有这样一套能激发人个潜能的市场经济制度。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几乎与美国一样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由于我们有4倍于美国的人口,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需求,更多的需求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大的市场意味着更细的分工,更细的分工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再加上我们拥有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按照这套大国崛起的逻辑推演,最终中国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这样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个经历了有胜到衰,再有衰到胜的大国。[5]

那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经济表现如何?能支持我们的预言吗?让我们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4年这37年间,中国的GDP总量实现了年均9.7%的增长速度,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与2014年超过美国,即使按照国际汇率计算,如果按目前7%的增长速度增长,中国也将在2021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曾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40年中国GDP总量将高达123.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0%,若人口按14.6亿计算,中国人均GDP将高达8.5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和美国人均GDP的80%。[6]那时中国将真正的全面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将真正实现。

四、实现中国的崛起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我们现在是处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前途一片光明。但事物发展的方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将遇到一系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及挑战,我们务必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增强自身实力。为此,下面我们将就我国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领域与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其一,加快推動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真正让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30余年,产品市场在90年代就已经完全放开。但要素市场的改革却大大滞后于产品市场,如银行存款利率至今尚没实现市场化,煤、石油、电等各种资源能源价格依然有国家控制。以前没放开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国有企业,让其脱困,逐步实现有自生能力。[7]但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有自生能力,已经不需要国家这样的金融补贴,资源补贴。这种补贴大量存在只会导致腐败横行,分配不公。因此,我们一定要突破各种利益集团的阻碍,尽快推动金融市场,资源能源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一个真正能让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制度。

其二,加快推动以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相统一的财政体制改革。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税收所占整个财政收入比重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却是在各种事务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收入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地方政府没有钱却要做很多事情,这是逼着它们去寻找其他收入来源,最终它们也确实找到了,即土地财政。问题是土地财政虽然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但代价巨大。自1998年住宅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房价涨势一路狂奔,最终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也绑架了无数的还房贷的年轻人,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央政府曾经数次调控房价,最终都无果而终。推高房价的根源之一,就是我们的土地财政,因为地方政府没有钱但又要发展经济,在调控来临之际,他们的最优选择就是消极对待,从而让房价久调不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让事权财权真正统一起来。

其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30余年,并且一直处于改革的核心环节,但至今仍没有找出一套好的改革方式。国企占据着巨大的社会资源,但由于其管理体制的诸多问题,垄断,效率低下,创新缓慢成了国企的代名词,这大大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步伐。可以说,国企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我们改革的成败,因此加快国企改革刻不容缓。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份今后一段时间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意味着国资委将从以前的“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方向转变。显然这种管理方式对增加国企自主权,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可以说这次国企改革的思路相比以往来说有很大进步,但至于最终实施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王保存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2] 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伍晓鹰[M].马德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陈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40页。

[4] 道格拉斯.C.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 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 林毅夫 蔡昉 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 Robert W.Fogel.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in 2040:Forecasts and Speculations[M].NBER Working Paper,2007.

[7] 林毅夫 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02).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太空探索(2016年4期)2016-07-12 15:17:49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后发优势、赶超路径与后发企业赶超战略——基于多维视角的研究综述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2:21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