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涵 杨倩
摘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指出重点将在农村电商、电商进中小城市、进社区以及跨境电商等方面创新流通方式,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及制约其发展因素的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行动计划》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与产业联动发展,方便农民就近到产业园区就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有效解决城镇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望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助推器”。
一、概述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分析方面,谈海霞等提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受到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配送体系、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石鲁达等以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通过AHP法分析总结指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商平台知名度、农产品品牌化程度等6个因素;曾奕棠指出人才与物流以及产品等7个因素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可分为:自营物流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第三方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O-S-O”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第五方物流模式(洪涛,2015)。甘小冰等立足生鲜供应链视角,在总结了美、日、韩等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建设以政府组建和管理行业协会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生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年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总计6.49亿人,普及率高达47.9%,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5%。2014年我国涉农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各类涉农电商多达3.1万家,其中近4000家涉农交易类电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农村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國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但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物流发展总体增长趋势与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也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体保持一致;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国农产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数据呈逐年下沉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滞后于社会总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了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何黎明,2012)。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1、交易平台所需物流运输的限制。中国城市规模较大导致交通不便,最后一公里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物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中国整体冷链企业资源比较分散,冷链企业大小不一,资源各异,长距离配送不仅需要整合大量物流企业资源,而且还要大量投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2、传统经营模式与电商平台交易之间的矛盾。层层分销是目前多数农资产品采用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固定的价格与利润体系,而农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却必须打破这个体系,电商平台较强的宣传性,必然冲击传统营销模式和盈利体系,可能存在渠道冲突的风险。
3、信任机制和标准欠缺。全民电商意识尚未形成。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农民对电子商务信任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都不足。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资本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一,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管缺乏规范化引导机制,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有很大的随意性。行业标准缺失,规范化不够。
4、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现今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运营电子商务的队伍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呈现一种短缺的状态。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的电商人才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
1、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具有集约和调节优化两大功能。建立物流中心优化了农产品的运输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高货车装载率。同时,还使得车辆空时率得到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合理运输,节省物流时间,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多余的搬运、装卸、存储环节,提高准时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损失,节省物流费用。运用政府的支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统筹和规划好长远规划和眼前利益。
2、做好企业信誉和农产品质量。在消费者体验和口碑为王的今天,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较大,任何电子商务模式都必须认真做好消费者体验,尤其重视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电商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信誉不是很好时,农产品电商设计模式时可以适当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提升自己的信誉。农产品质量则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要设计相关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建立可追溯体系严格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3、合理运用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与各地高等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实施“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专门的培训教材,开展知识普及课程,重点加大对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电商知识培训,培养他们使用电商的意识,提高运用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农村网络经纪人,合理引导促进现有经纪人在网上开展农产品交易。
四、结论
电子商务经历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己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从目前所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文献以及专门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结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一些优化建议,要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有合理科学定位以及要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洪涛等.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1).
[2]洪涛.农产品电商创新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08).
[3]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03).
[4]王洁,王明宇.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3(18).
[5]曲秋霞.强化市场营销观念,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浅析青岛的田头市场[J].现代商业,2015(8).
[6]李健宏.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对策[J].营销策略,2011(24).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