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与奴才

2015-07-05 15:08彭图
杂文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暴政奴才奏折

彭图

在一些清朝故事的小说和电视剧里,总看到大臣們在皇帝面前称奴才,有时是一连串的奴才:

奴才高晋跪奏:再奴才于前折缮就,复思奴才此次获戾重大,罪干隐瞒,虽蒙圣恩曲赐矜全,不即革职治罪,但奴才问心惭愧,寝食靡宁,既辜负我皇上平日倚信深恩,何敢再忝纶扉重寄,惟有仰请皇上将奴才解退大学士,暂留两江总督任,容奴才自奋自效,再图上报天恩,庶奴才寸心稍安。谨再叩首沥陈,伏乞圣鉴,奴才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奏。

贵为大学士两江总督,仍这样奴才奴才的,没有了一点做人的尊严。然而,这种低三下四、自降人格并没讨到主子的欢心。雍正帝一登皇位就对黄国材、杨宗仁、何天培、高其倬等十几个汉人官员奏折称奴才不厌其烦,朱批改奴才为臣,并批曰:“向后称臣得体。”乾隆帝则在一份奏折上朱谕一大段,对称臣、称奴才作了强调:“……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且亦惟请安、谢恩及陈奏己事则然,若因公奏事,则满汉俱应称臣。盖奴才则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不过书臣觉字面冠冕耳!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礼也!且为君者,岂系臣下之称臣、称奴才为荣辱乎?今天保、马人龙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为指斥,恐此后转相效尤,而无知之徒,或因献媚否或窃为后言,不可不防其渐……”(乾隆三十八年,皇帝谕)。

满清人称奴才是有规定的:“大清国朝例,凡居官者,在汉人,则称帝曰皇上,自称曰臣,在满洲,则称帝亦曰皇上,自称曰奴才。”(“初学阶梯”之“满汉官民称呼”条)并不是谁想称奴才,就能称奴才,谁想称臣就能称臣。

真是“想做奴才而不得”。

固然,臣、隶、仆、台、舆在上古时都是奴隶,但臣成了官吏对皇帝的自称,即使仍是牛马走的仆人,总还有点官的自尊和人的自尊,信奉儒家“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臣子们虽然对皇帝老儿三跪九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但心目中并不都把自己当皇帝的奴才,他们认为自己肩负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重任,他们要匡扶的是社稷。所以他们中有“臣期期不奉诏”的周昌;有宁死不向纵奴杀人的皇帝妹妹俯首的“强项令”董宣;有击鼓骂曹操的弥衡;有一点儿也不给皇帝留面子,惹得唐太宗直想杀掉的魏徵;有抬着棺材上朝的海瑞,有宋朝的太学生,有明朝的东林党人……在古人,这叫风骨,也就是人的自尊。聪明的皇帝们虽然喜欢摇头摆尾的奴才,却还是希望他的大臣们有他们的自尊和风骨,即使满族皇帝的雍正、乾隆也认为称臣“得体”“冠冕”。

然而,偏有人就愿意当比奴隶也低下的奴才。

奴隶“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致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吧,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而奴才则“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奴隶是被迫的,而奴才则是自愿的,奴隶低下的是身份,奴才低下的却是人格,奴隶身上还有些狼的野性,奴才则只是摇尾乞怜的巴儿狗,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奴才“简直是万劫不复”,因为“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就因为奴群中有了这一点差别,所以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安的差别……”

世间有专制就有奴才,有奴才就会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安的差别”,有专制有奴才就会有暴政。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人们选择民主,并不是由于它的种种好处,而是为了避免暴政。”而选择民主避免暴政,首先的任务是根除奴才。

猜你喜欢
暴政奴才奏折
庭院吉气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门位相度奏折的图解
做最好的自己
试论新媒体冲击对舆论的暴政的影响
铁锁链
“奏折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田中奏折》并非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