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晨
现今的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是越来越好了。但依旧有种种造假和虚夸的顽固存在,只是更“时髦”化了一些,因而也更能“忽悠”人。此种“时髦”的“忽悠”,实则还是以吹牛说大话耍嘴皮子功夫为主要特征,把不能抑或不愿做到的事情说得煞有介事一般。这些忽悠性语言大都有官员为自己的政绩张目之嫌,故而我给它起个名字叫“政绩忽悠”。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忽悠”性语言以“反四风”的面貌出现,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比如——
干群关系“零距离”。目下“零距离”成了一些干部的口头禅,张口闭口“与群众关系保持‘零距离”。“零距离”当然好了,群众求之不得。只可惜,在许多地方,一些干部分明还是鸡群里的孤鹤,羊群里的骆驼,不但以高俯低,且始终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却偏偏说是“零距离”了。在如此的“零距离”下,群众分明感觉照旧与之隔着一堵墙,遇有事要办、有问题需要解决,群众依旧难以伸手触及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项背。对此,现实中群众有太多的切身体会。如此的“零距离”,就只能流于官员口中的高调。当然,所谓“零距离”,非指物理空间上的“身贴身”,而是干部与群众感情关系上的“心连心”。因而,一些干部张口闭口“零距离”,实莫若多做一些踏踏实实的“拆墙”“连心”之事才是正经。与干群关系“零距离”相类似的,还有干部服务群众“零障碍”、实现为民服务上下之间“无缝隙对接”,等等,也大都停留在了一些干部的嘴上,变成了“忽悠”性语言。
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是一种比喻,乃做事善终、不半途而废之谓,有“最后一役”的味道。把“最后一公里”用来形容解决为民服务的问题,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说,为民服务做得有声有色、成绩多多,即将水到渠成、功德圆满,需要毕其功于一役;其二是说事情的结尾很重要,千万不要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导致前功尽弃。然窥今日一些干部“最后一公里”之用,多有夸夸其谈之心,而少善始善终之意;看起来像是在讲问题,其实呢,更像是借机显摆自己的成绩,为自己“最后一公里”之前的诸多“辛劳”张目;还可能是想用做好“最后一公里”来为前面那无数“公里”的懒政、失职遮丑卸责罢了;也不排除一些心有算计的干部借此告诉办事的人,之前三拜九叩已毕,你办的事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你看……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什么是“第一时间”?是指“距事情发生后最近的时间”(《现代漢语词典》)。这个时间好难掌握喔!比方说,某地发生火灾,消防队10分钟赶到现场,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市领导15分钟赶到现场,也可以说是“第一时间”,省领导接到市里的汇报后,40分钟赶到现场,同样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可见,“第一时间”含有很多水分,是一个既模糊又宽泛的概念。可为什么一些领导者如此偏爱这个“第一时间”且乐此不疲呢?也许在他们的眼里,“第一时间”比马上、立即、即刻更显眼,更吸引人的眼球,就像小品里的宋丹丹固执地认为“相当”热闹比“非常”热闹场面更大、更加热烈一样。如此高调标榜“第一时间”以形容领导办事雷厉风行的风格,有时就不免冲淡了紧急事故处理的主题,比如关天的人命伤亡及抢救情况、财产损失额度大小、事故处理进程、事故原因及责任追究等,常常就淹没在了高调的“第一时间”之中,而许多的事故也借此“坏事”变成了“好事”,事后更借此高调地把本应追究的责任教训变成了大力“表彰”。此等所谓的“第一时间”,常常也就变成了记者新闻报道中的噱头或为领导贴金的道具而已。与此相类,还有“第一时间”回应质疑,“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等等。
类似一些干部张口闭口中的涉嫌“政绩忽悠”的语言,不必一一列举,一一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政绩忽悠”大都与工作作风有关,甚且以改进作风的面目出现,在更大程度上危害了作风改进。改进作风,本该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上下功夫,切切实实地和群众心连心,扎扎实实地为群众服好务,可一些干部却学会了赶时髦、“跟形势”,习惯性地以唱高调来改进作风,陷入以问题解决问题的俗窠,忽悠得越来越甚——盖动起嘴皮子来最省心省力而又易仰合上意,反正上级领导(及部门)更多是“听”你如何干的,却无法时刻盯着你是否踏踏实实地履行了你所言。至于群众?你咋说他只能咋听,不会因你是否“忽悠”而拿你怎么样的。现实中,也确有一些干部就是如此“忽悠”出政绩、“忽悠”出官位来的,所以趋附者日众,这“忽悠”之风也就日盛而屡纠不绝。这种“忽悠”出来的“虚”,虽不似当年的“大跃进”“浮夸风”,但其危害亦然。俗话说“空谈误国”。“政绩忽悠”,离空谈也就一步之遥而已。
唯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使“忽悠”者尝不到甜头,使干部只能靠踏踏实实吃苦实干出政绩、得重用,才能根本杜绝这类的“政绩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