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梦洁(1990-),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在读研究生,河北大学,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
摘要: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对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趋势描述,以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主要包括结婚成本、教育程度,国家政策、职业和社会离婚率升高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直接关系到初育年龄和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的快慢,对人口初婚年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婚年龄;结婚成本;教育程度;社会政策;独立意识
一、我国平均初婚年龄趋势
(一)我国法定结婚年龄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从上图表格中可以明确的看到我国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呈增长状态。
(二)以上海为例,2011-2013年男女初婚年龄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显著推迟,以上海2011年至2013年初婚年龄为例:市民政局发布2011年度婚姻登记信息报告本市居民的初婚年龄也比过去偏大,男性为29.26岁,较2010年上升0.43岁;女性为27.15岁,上升了0.64岁。
2012年,上海市居民初婚年龄为男性30岁、女性27.3岁,分别比2011年时有所延后。这意味着,男性步入“三十而婚”,晚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上海市2013年度婚姻登记统计情况,2013年居民初婚年龄为男性30.17岁、女性28.19岁,均比2012年有所增长。
二、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
(一)结婚成本
年轻人的收入不稳定,没有固定的保障,然而不断增加的结婚消费市场,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压力。
1.新婚消费大。根据2013中国重点城市婚恋状况和消费调查(北京),婚礼费用总预算和总花销在一万至十万元期间的占46.43%。个人年收入包含工资、奖金、投资以及其他所有的金钱收入,在五万元以下的年轻人占66.07%。结婚的成本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工资相比较,较大的结婚成本压力,使人们产生先工作积攒工资,既为自己储蓄资金,又为父母减轻压力。所以新婚消费是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原因之一。
2.房价升高。我国房价自2012至2013呈升高态势。在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房价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房价对结婚决策的影响日渐明显。对于一些年轻男性而言,买房通常被认为是婚姻的必需条件。随着房价的攀升以及性别不平衡的增长,男性买房需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结婚时间也就不断延后。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婚年龄的推迟,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绝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样,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龄就会达到23-26岁。虽然国家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上学期间,还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在校结婚并不广泛。因此,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校就读时间的延长客观上推迟了结婚年龄。
六普数据关于全国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统计表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4岁,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5岁,同上,研究生学历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6岁。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间接推迟了人口的初婚年龄。
(三)社会政策的影响
1.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近期我国刚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但是之前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在全社会中形成了巨大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准备经历婚姻阶段的人们考虑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阶段保证生育一个孩子就行了,早几年和晚几年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多奋斗的这几年可以为将来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人们以这样的理由推迟结婚时间。
2.出生性别比升高对初婚年龄的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2014年全国出生性别比115.88。虽然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高,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形成婚姻市场的严重挤压,影响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首先会对男性过剩的婚姻市场形成挤压,男多女少,一部分适龄男青年结婚困难,结婚年龄延后。
(四)女性独立意识提升
1.教育的影响。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女性个人知识素质要求更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知识和技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年限的增加进一步推迟结婚年龄。而且随着女性教育地位的提高,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从婚姻中所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这也推迟了女性的初婚年龄。
2.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改善和提升,女性摆脱了婚后频繁生意的状况和繁重的家庭负担,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平均初婚年龄和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正相关变动。所以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条件优越,自立意识较强的女性,婚育觀转变明显,更容易推迟初婚年龄。
(五)同居行为的普遍和离婚率提升
1.同居和性行为的普遍性。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人们普遍对同居和性行为的普遍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这促使人们推迟结婚甚至于未婚。上图,是为了深入了解当下中国年轻人的婚恋观及新婚消费状况,《2013-2014中国重点城市婚恋状况和消费调查》统计结果,从表中明显了解到,人们目前对婚前同居行为普遍认可,大部分人认为婚前同居是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很自然。
性行为的普遍化造就了人们平均年初婚年龄的提高,而且我国相关法律,也承认非婚生子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法律所赋予的家庭权利和义务的话,实际上不结婚,性行为和生育也可以存在。从这一方面考虑,同居行为和性行为的普遍,是人们初婚年龄延后的又一重要原因。
2.离婚率提升,人们对婚姻有观望态度
统计局离婚数据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
离婚登记(万对)350.01310.38287.4267.8
粗离婚率‰2.572.292.132.00
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至2013年离婚数据来看,离婚登记人数连年增加,粗离婚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经历父母离异的年轻人,容易对婚姻呈怀疑态度。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容易使人们对婚姻呈观望态度,从而使初婚年龄延后。
三、初婚年龄推迟的意义
初婚年龄的延后,等于间接推迟了初育年龄。这对调整人口数量和调控人口规模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目前已处于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所以依靠降低生育率来控制人口规模的作用已经不大。所以推迟初育年龄,延长代际更替时间更显得重要和可行。初婚年龄延后,意味着初育年龄的推迟,这对调整人口总量,调控人口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郑珍珍,8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的分析,人口与经济,1992.2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1年中国人口》
[3]刘娟,赵国昌。城市两性初婚年龄模式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9,(4):13-21.
[4]陈友华。近年来中国人口初婚基本情况估计[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5):20-22.
[5]Chen Wei,Induced Abortion in China——Trends,Pattern and Determinants,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2003
[6]http://www.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