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讽刺手法于《围城》中的运用

2015-07-05 06:45:02张梓炀邱嘉峪黄楚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围城典故比喻

张梓炀 邱嘉峪(指导教师) 黄楚贤(指导教师)

【摘要】小说《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得意之作,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随着时代迁流,深陷留洋、上海、三闾大学的一座又一座“围城”当中的挣扎与无奈,客观程度上反映了动荡的抗战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书中塑造的方鸿渐、孙柔嘉、赵辛楣、唐晓芙等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活灵活现,令读者印象深刻、如在面前,其生动传神的描写功不可没;而同时钱老先生将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说中,彰显精湛的艺术造诣,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更是一直被公认为书中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从《围城》讽刺手法的多样性着手,从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进行讽刺,穿插文言文、洋文进行讽刺,活用词语、说文解字进行讽刺,借用典故进行讽刺等一共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围城》 讽刺手法  比喻  文言文  洋文  活用词语  典故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0-02

《围城》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得意之作。著名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可何以这部小说有如此高的评价,必然有其超凡之妙笔。众所周知,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老先生平日里健谈雄辩、舌灿莲花、诙谐幽默,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其在小说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可谓是该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鉴赏之处。《围城》中正是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了方鸿渐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撕破了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1]。可这“漫画夸张的手法”作何解?鲁迅先生曾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鲁迅于此所强调的“精炼”、“夸张”的笔墨和“艺术地写出”,实际上就是强调讽刺的艺术[2]。简而言之,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便为“讽刺”,目的是使大家对被讽刺的事物、现象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而“讽刺”即为《围城》全书的基调之所在。本文便试图从小说的讽刺特点作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围城》犀利有力、使用灵活的讽刺艺术。

一、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进行讽刺

钱钟书本人曾在其作品《旧文四篇》里提出:“比喻正是文学的根本”。据粗略统计,《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所用的比喻竟有多达七百多条,而其中有很多一部分是利用喻体和本体间强烈的反差从而形成嘲讽贬抑的效果的。这些信手拈来的比喻字字珠玑,在令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一)人物描写中的比喻

小说中无论主人公方鸿渐、孙柔嘉等人,还是配角曹元朗、陆子潇之辈,皆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无不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当然得益于小说作者恰到好处的精妙比喻,将一个个所谓的君子讽刺得露出了本来面目。例如方鸿渐被苏小姐命令着去吻她,出于无奈“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3](p103)便用古今中外四种不同的情状来形象地比喻方鸿渐一吻之分量至轻,也暗讽方鸿渐对苏小姐毫无爱情可言却懦弱得只能任人摆布。又譬如方、赵一行人在去往三闾大学的途中险遭空袭死里逃生后,顾尔谦对李梅亭的一番竭力恭维让“李先生本来像冬蜇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动”[3](P148),“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3](P149),以冬蜇的冷血动物讽刺李梅亭可谓再好不过,将一个心高气傲的极爱邀功之徒活生生地推送到讀者面前,令其反面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二)环境描写中的比喻

书中对环境的描写可谓并不少。红海“也许是给太阳灌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3](P1)般的景观更是美得令人窒息;而“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地发泄”[3](P48)却是别有一番深意,表面上以铁笼子关住的野兽直言自然环境中草木的稀缺、蔫态,可实际上暗讽大都市上海纷繁、浮华、虚幻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各自为战、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黑暗炎凉之世态,入木三分的讽刺一展无遗,这也为接下来本书主人公方鸿渐陷入上海这有一座“围城”中做好充分铺垫,令最终方鸿渐于上海爱情的幻灭而失意离开“既在意料之外,又于情理之中”,令读者感慨颇深、思考良多。

二、穿插文言文、洋文进行讽刺

钱钟书对文言文、洋文的灵活运用可谓是信手拈来,因为对于清华、牛津毕业的他这简直是小菜一碟,因而书中随处可见、穿插自如的“嫁女必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fiancé”、“Embrasse?鄄moi”之类的语句也不那么令人惊异了,反而平添一抹诙谐的意味。

(一)生硬古板的文言文

《围城》书中用文言文用的最多的人物无疑是鸿渐之父方遯翁,如:“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3](P8),从中不难感受到方遯翁人如其文般的刻板、保守,讽刺了这个迂腐的“封建遗老”, 令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二)刻意卖弄的洋文

张Jimmy(吉民)可以说是小说中最自以为是卖弄英文的人物了,张嘴一句便定要含英文,如向鸿渐介绍自己的假磁器时:“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鄄time” [3](P43),这种汉语、英语夹杂的另类说话方式无疑是假时髦,对这个俗不可耐的洋奴才的辛辣讽刺和批判令读者对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三、活用词语,说文解字进行讽刺

诙谐幽默的钱老先生对文字的把弄功夫可谓出神入化,收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令人啧啧称奇。例如方鸿渐陪苏文纨在香港游玩时的“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3](P25),这样使他人对“女朋友”的理解与方鸿渐对苏文纨的理解形成了反差,突出了方鸿渐乃对苏文纨并无真情实意可言却又不舍得放手的被动无能之人,讽刺了这种虚假的感情,也暗示了接下来方鸿渐与唐晓芙爱情的幻灭。在小说中说文解字的例子并不稀少,又比如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跟科学家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3](P194)和“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持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3](P324)。其中前者借“老”辛辣地讽刺了高松年精于事故、老谋深算,暗示其道貌岸然却内心阴暗;而后者见于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后频繁争吵时插入的一段战争局势的描写,“中立”一词形象地暗示了当时方鸿渐被夹在方、孙两家间不能动弹的窘境,讽刺了其软弱无能的失败者形象。

四、借用典故进行讽刺

学富五车的钱钟书于小说中像我们展示了其旁征博引的深厚功力,阅读时古今中外的典故接踵而至,读来趣味盎然。如“‘我老太爷题两首七绝,有两句最好:“贞元朝士今谁在,无限僧寮旧夕阳!”的确,老辈一天少似一天,人才好像每况愈下,“不需上溯康乾世,回首同光已惘然!”说时摇头慨叹。方鸿渐闻所未闻,甚感兴味。只奇怪这样一个英年洋派的人,何以口气活像遗少,也许是学同光体诗的缘故”[3](P81),便借同光体的典故讽刺董斜川这一卖弄学问、迂腐不堪的封建“遗少”。又如“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是这种技巧”[3](P280)这取自法国《列那狐》中的典故便道尽了上司高松年的欺诈以及下属方鸿渐的愚笨,充分体现了小说作者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总之,讽刺惟其讲究艺术,从上述种种事例看来《围城》中既有《儒林外史》中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4],而也只有如钱老先生这般灵活有力的讽刺才“能给人愉快和休息”,才能造成笑声——愤怒的冷笑、辛辣的嘲笑、轻蔑的嗤笑、善意的讪笑;通过笑声,才能将讽刺之火喷向反动阶级,喷向丑恶、腐朽的社会,喷向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发挥其“匕首”“投枪”的战斗作用[2]。通过一个个细微的讽刺的串联,最终展示给读者的是本书题目象征性的“围城”之讽刺——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5],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皆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3](P96),“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言语,一切啼笑”[3](P359),令读者感慨良多、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熊佳红: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文学艺术研究》,2013年第05期.

[2]杜福磊:鲁迅杂文讽刺艺術技法谈.《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叶宁:谈《围城》的讽刺艺术.《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第11期.

[5]百度百科:“围城(钱钟书小说)”词条.

猜你喜欢
围城典故比喻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0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1:58
“围城”内外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7
比喻最爱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什么是比喻
“围城”之战
小主人报(2016年5期)2016-02-28 20:48:02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电影故事(2015年30期)2015-02-27 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