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孩子的偶尔“出格”

2015-07-04 08:37马琼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格孩子

马琼娥

【摘 要】贝鲁泰斯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人生偶尔的出格不是坏事,让孩子跑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才能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出格”行为会让老师十分头疼,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看待,并给孩子的“出格”行为鼓掌,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的出格行为拐个弯,那么出格行为就可能成为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权佳方式。

【关键词】孩子;偶尔;出格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总是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面对孩子的这种“出格”行为,我总是进行责骂和限制。

然而,一堂美术课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鸭子的身体特征,告诉孩子应该怎样画鸭子,接着我给孩子每人一张白纸,让他们自由发挥,在纸上绘画自己想象出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李志远小朋友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动笔就画,而是想了很长时间才动笔,而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我看了很惊奇,心里面想,是他画不出来吗?不对呀!李志远在班上画画算强一点的,其他小朋友都能画,他应该没问题,于是,我就说:“你怎么在这乱画,好好的一张纸不画在中间,干嘛画在边边上去啊?”他没有理我,继续画画,刚好余昊风小朋友在他旁边坐,我指着余昊风的画对李志远说:“你看你画什么啊,看看人家画得多好!你赶紧把纸翻过去重画一幅吧!”他还是没有理我,仍然继续画画。

“老师,我画完了”,小朋友们速度很快,一个接一个,都说完成了,我有意走到李志远身边,想不到他也完成了。于是,我组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画,把自己的画编成一个小故事,最先举手的是李志远,我就请他讲,他看着自己的画开始讲起了画中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宝宝出去玩,可是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找到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后来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去了游乐场!”

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原来那半只鸭子是已经走出画面的鸭妈妈。鸭妈妈去找妹妹,才走出去一半,所以画纸上只有半只鸭子。接着,我趕紧向李志远道歉,我说:“老师错怪你了”,他没说什么,笑笑走开了。

第二节课,我拿着李志远这幅颇具创意的画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并表扬了他。李志远的妈妈知道后为孩子感到震惊,对于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来说,他做的这些事情显得多么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啊!而这份“出格”也格外宝贵。

如果当时李志远的这份“出格”没有得到我的鼓励,他就不会觉得这是好的,那就会抹灭孩子的创造意识,影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虽然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害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老师应该明白,孩子的“出格”意味着他的成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孩子的出格是成长的一种需要,是对于自己生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而并非真的学坏了。适当的“出格”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独立创造性,有利于调节孩子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因此,老师要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不要批评责骂孩子的“出格”。理解孩子的出格行为,当发现出格行为时,老师不要火冒三丈,不要轻易地责备甚至惩罚孩子。如果有条件,最好给宝贝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供宝贝拆卸玩耍,满足他好奇的天性。积木和拼插玩具也是满足宝贝好奇天性的极好道具,用拼插玩具组装成各种模型,给宝贝拆卸的机会,然后再鼓励他将拆卸的模型重新拼装起来。一些可以用来敲敲打打的玩具,如小鼓、捶打玩具等,也可以化解宝贝喜欢敲敲打打的“出格”天性。这些都是激发宝贝想象力、开发智力的极佳方式。老师尽量参与并鼓励孩子的“出格”。老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并且参与进来,因为这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出格”,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力。因此,当老师看见孩子把汽车给拆了,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玩具汽车里面什么样?是什么让它转动起来的?如果把轮子拆下来,又会怎样?”老师要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锻炼途径,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自然成长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这样才不会出现拔苗助长的悲剧,才能正确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作为老师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并对他们正确的引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能将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在框框里,放飞孩子的翅膀,让他自由飞翔。

猜你喜欢
出格孩子
出格的字
夏日橙皮
敢“破格” 不“出格”
你够出众,才有人关注你的出格
机关忌说出格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