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艳
【摘要】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很多学生都缺乏科学、有效指导。因此对于中学声乐教师而言,应结合中学生的声带特征及对声乐认知程度,教授学生正确的民族演唱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民族演唱水平。
【关键词】民族唱法;教学方法
民族唱法是我国明间一种较为普遍的唱法,综合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歌唱艺术形式,诸如民歌、戏曲以及说唱艺术等均属于民族唱法范畴[1],我们熟悉的《天仙配》、《山歌好比春江水》都属于民族唱法。笔者认为,在中学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托彰显教学特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提升中学生民族歌曲演唱水平目标。
一、民族唱法概述
所谓的民族唱法是立足于我国优秀的民间唱法以及戏曲唱法,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2]。民歌的形式丰富多样,汉族民歌委婉曲回、藏歌高亢嘹亮、新疆民歌载歌载舞、傣族民歌恬静动人。
形式多样的民族唱法促进着民族声乐的发展,而针对中学生民族唱法的教学能为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发声体系。由此可见,在民族声乐专业课程中民族唱法十分重要。近年来,民族声乐发展迅速,学校也就开始重视学生的民族唱法教学,因此,加强民族唱法课程的学科建设,教会他们正确演唱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一)以教材为依托,彰显教学特色
(1)教材须有四个属性
教師在选择教材曲目时,应对民族唱法的学习规律引起重视。教材曲目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教学阶段的曲目都应不同;唱起来要朗朗上口;具有很广的传唱度;融合不同民族区域和不同的风格。
(2)教材应以学生为主
教材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勿急于求成,应清楚的向学生讲明曲目的重难点,同时还应将作品的背景简介、曲式分析以及演唱提示附加在作品后面。比如:在教学《山歌好比春江水》一曲时,可以采取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刘三姐事迹,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唱法的技巧,将故事人物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顺利完成演唱。
(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由于他们正处在变声期,因此教师应先让他们了解人发声的基本原理,比如:人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在呼出肺部气体时,气流对声带造成冲击,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声音。虽然声音的发生是由声带震动引起的,但是只有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以及声带与和喉头四部分的发声器官相互配合,才能演唱出优美的歌曲。
同时,教师在语言表述上要注意准确精炼,易于学生理解,并指挥学生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再次,结合每个学生的演唱,予以他们适当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声音更为了解,学会慢慢调节,对发声机体进行校正,进而在演唱方法上更加准确。除此之外,初中生在辨别声音上已初具能力,教师要让知晓哪些是对的声音,对他们的耳朵加以训练,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听觉对自己的声音做出调节。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会慢慢进入变声期,在变声期间,声音也会逐渐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并且不能自如的控制高音。但是,只要音乐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注意对嗓子好好保护,不要大声叫喊、控制唱歌时间,且唱歌时不要故意压着嗓子,同时教予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学生经过专业与系统的训练,在民族唱法上必然大有长进。
(2)培养正确的歌唱姿态
正确的演唱姿态对学生民族唱法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保持端正的站立姿势,头要正,胸部稍稍前倾,两眼平视前方,双肩微微向后展开,脸带笑容,两手要自然的放在身体两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其次严格的呼吸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歌唱发声依赖于良好的呼吸,但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时根本就没弄明白呼吸是什么,常常张嘴就唱,演唱过程中不是频繁换气就是长时间的压制声音,教师要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传授他们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主要由小腹、膈肌以及两肋共同作用。
比如:我们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曲的演唱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位许久没见面的朋友,突然出现,你惊奇的倒吸了一口气,几乎快要尖叫,保持在这种状态上,然后似乎有一股体外的力量推压小腹,感觉小腹在和这股力量做斗争,气息慢慢发送至上齿根的背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快跑后腰部与胸部的感觉,在体会时进行发声练习,体会腰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这种呼吸方法注重学生的体会,且不能中途中断。
(3)讲解歌唱中的共鸣原理
掌握共鸣原理能为后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拿唢呐来说。若只用一个唢呐嘴吹,必然会出现刺耳的尖音,但若将唢呐嘴装到管声上再进行吹奏,呈现的声音既响亮又柔和,这即为共鸣的效果。虽然人的声音是经过声带发出,但只有声带发声而缺乏共鸣是不利于演唱的。学生在演唱时,要想让自己的声音更加响亮,不再单薄,就必须将胸腔、口腔、头腔等共鸣器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练习发声的初始阶段,可以先选择小的练声曲,练习曲不同,达到的训练效果也就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练声曲,进而让学生打开口腔、支撑膈肌、放松喉部,清晰咬字吐字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状态时,再结合学生情况,选择新的的练声曲。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唱一些小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与表达能力,比如唱《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等速度不快、跳度不大,且较为熟悉的歌曲,这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慢慢试着打开口腔,学会放松口腔,同时也用到了之前学习的呼吸方法与共鸣。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民族唱法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而学生的水平也从某些方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声乐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不断总结,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进而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让学生在民族唱法的学习上更加轻松。同时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为民族声乐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征宇.民族唱法教学方法优化[J].科学咨询,2013(07):173-174.
[2]金立超.浅谈民族唱法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人文论坛,2010(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