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教师应积极创新,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规律,如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识字,设计各种识字游戏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编顺口溜,儿歌等,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识字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识字也就变得轻松自如,充满乐趣,效率更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如在识字课上编字谜识字,不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参与其中。在编字谜的过程中我用各种图片加汉字作为谜底,增强直观形象感,学生很容易理解字的意思,同时印象也非常深刻。比如在教学“牵牛花”这个词语中的“牵”字时,出示谜语:“一头牛在屋檐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简”字,“门内有太阳,门顶长竹子。”学生积极主动的很快就猜出来了,我再出示ppt课件图片,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识字,变“枯燥识字”为“兴趣识字。”
形声字的教学,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我在“吃、喝、唱,”“打、拔、挂”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口”字旁和“扌”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口"旁表示与嘴巴有关的意义,“扌”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口”字旁和“扌”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变为“浓厚兴趣”,从而全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我穿插了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我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时我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教学中,我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将生字创编成儿童喜欢,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儿歌进行教学,变枯燥无味的呆板识字为绘声绘色的趣味识字,如“青”的构字率很高,为了学生便于区分而正确运用,我编了几句短小浅显的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中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太阳出来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美丽姑娘叫倩影。这样,“青、情、请、情、晴、清”等兄弟姐妹全到齐了,学生在儿歌的诵读和比较中识字又辨义,在这种儿歌韵律的感召下,学生轻松愉快地一边玩一边在形象优美的儿歌中记忆生字,变压力为动力。同时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发展了语言,使教学过程受到识字、启智和审美的多重功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该积极创新,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识了多少字,更是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作者簡介:
谭佐杰(1975.10~),男,湖北省利川市人,学历:汉语言文学专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