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佃霞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于平时的积累。下面是笔者近年来从事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题材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作文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写作的内容。而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文内容脱离了生活,作文中空话大话连篇。有人认为,有名气的作家写的作品生动感人,其内容中有不少是虚构的内容,其实不然,他们的虚构内容依旧在现实生活中隐约可见,那是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的结果,记得有位评论家在谈到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时,他说:“所有好的作品在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土壤,好的作品只不过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罢了”。学生写作不必急于求成,强求一下子要写出好的作品,首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表达出来,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从“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走出,进一步从生活中提炼更具价值的内容写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为生活感动,学会从生活中提炼题材。经过持续时间的训练,其写出来的作文就会逐渐真实且丰富。
二、大量阅读,丰富知识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不算很少,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是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写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单靠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是不够,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在阅读中还要注意,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还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品味能力和欣赏能力就更高。
三、合理命题,使学生会写
在作文练习中,教师需要提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写作。可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不善于掌握方式方法,合理命题,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布置的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这就陷入了僵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題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命题要从易到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开始,让学生有话可说,言而不空,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日记的内容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用文字表达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因为要写日记,学生就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只要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会愈来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