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才明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流,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通过教书達到育人。
一、育人是青少年切身利益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又各具特点,而且他们正处于发展期,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尚未发展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教师应该用自己鲜明的爱憎观念,真实的行动,也就是言传身教,让学生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具有良好的修养和追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以勤补拙,以诚求实,取得优异成绩,健康的成长。当教师的不可能给学生地位、名誉、职业和金钱,但却可以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给他们真善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沿着良性的发展轨道,深入社会,以自己的所学,迎接挑战,战胜困难,造福社会。可见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书必须育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所要求的,更重要的它是学生能健康成长所必须。
二、教书必须育人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重要思想。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所培育的人,要有很高的素质,要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只需要。为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应有全新诠释,教书必须育人,教是为了不教,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这就涉及到教书实质问题,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了解学生是育人的前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育人的先决条件是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鲜活的人,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所谓课前备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接触,要从学生外表的喜怒哀乐分析出心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达到育人的目的。不少教师之所以教学成果显著,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他对学生各个方面了如指掌,故他在知人基础上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尤其是搞班主任工作,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在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决不能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应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一个落后生的前进,要有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才能效果明显,学生自身的上进心是其前进的内驱力。它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它会鼓舞,帮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批评、鞭策、完善自我,以达到全面进步。如果对落后生从心眼里看不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的上进心就会被打消、淹没、摧折,剩下的只有怨恨和深深的失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
(二)从自身做起是育人的根本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对青少年同样适用,青少年不能好高骛远,做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眼前,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在作文中常提到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劳动,要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奋斗终身,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却与作文中所写的判入两人,对身边的人不尊重,待人不热情,做事孤傲,不热爱集体。这种不尊师长,不尊父母,不爱班集体的人难道会爱祖国,爱人民吗?一个不会为同学,集体肯做一点点牺牲的人,难道会为祖国,人民做出更大的牺牲吗?所以只有从身边做起,为周围人做事,去关心热爱,帮助,理解周围的人,然后才能为人民服务,只有具备从眼前从小事做起的精神,抓住了眼前,才能有想象中的未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恰当的方法是育人的关键
教师工作对象是精神丰富的人,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决不能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更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督的奴隶,否则抽象的教育便无收获。提到政治思想教育,很多人都有反感情绪,包括教师在内,也认为太抽象,教育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方法,世界日新月异,生活与日俱变,新的内容不断闪现,世界是何其丰富啊!然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方法仍保留时代的烙印,有相当一部分人仍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老一套的思想教育方法,简单的说教,枯燥的讲解,索然无谓的独白,全然不顾人的心理接受层次,接受特点,忽略德育规律,生硬地向人们灌输教条的东西,使人倍感困乏与烦躁,这种教育,与其说是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如说是对受教育者的愚弄和嘲笑,对自己的一种极大讽刺,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之,教书与育人是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既管教又管导,即教书又育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如何教书育人,更好地培育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界每个教师所思考的问题。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书育人工作将会有更新、更全、教师更深的诠释和更好、更科学、更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