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风
【摘 要】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解不到位,所以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该采取那些有效的措施,才能更深入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语文阅读;个性化;解决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各种阅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解不到位,往往只套用了其形式,未能掌握其精髓,以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这样才有利于更深入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现对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常见的问题作以下几点总结与反思:
一、一味突出个性化阅读行为而忽略了课程目标的制约
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课程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出个性化阅读行为,让学生张扬个性,却忽视了课程目标的制约,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落实目标不到位或越位的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突显学生张扬的个性,而忽视了学段目标的落实。
二、过于重视个性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的取向的引导,导致了文本的失落。现代心理学指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性世界和经验世界,都有自己对事物判断和辨别能力。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的制约,有时对事物的判别就会出现偏差,我们决不能为了重视学生的认知、体验,重视个性的培养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文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界定,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
三、追求多种教学模式却忽视了深层次个人阅读经验
许多语文教师研究語文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不少新的课型,如:朗诵课、析课、辩论课等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意下位、走动,可以随意讨论、发问;读书时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哪段就读哪段,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读,你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等等,认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读、写、口语交际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能力。另外,有些教师也误认为只有小组学习(合作讨论)的课堂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完全不去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合讨论。只注重形式上的民主,课堂表面的热闹,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注重的决不是松散,无序的课堂氛围,更不是貌似民主的“形式化”读书方法,那种你想怎样就怎样,你喜欢什么方式就什么方式的阅读教学决不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既要重视形式上为学生创设真正宽松、民主的氛围,更要重视学生深层次的个人阅读体验,要视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正确引领和指导学生的个人阅读。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我认为:
1.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那种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激情状态。为此,教师在布置学生自读教材或精选的文章前,或巧设悬念,提出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
巧设悬念。如学习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利用文章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依一句,随堂提问:“我为什么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是因为有人叫我,想起来某件事,还是被美景所吸引?”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出困惑。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时,我设计问题:“万芳是一位仗义的朋友,上体育课时我不小心把裤子刮破了,为了不使我被妈妈骂,她主动提出与我换裤子,并被她妈妈罚站了好久。为表示感激,我把爸爸送我的羚羊木雕给了她,可爸爸妈妈却逼我要回来,我该怎么做呢?”这样有力地激发兴趣,很快就使学生关注情节,融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
2.要注重学生个性化读书方法的指导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阅读,历来要求边读边圈画。圈点批注这一读书方法,一直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批注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能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指导时,要让学生有自主权,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放任”的阅读法,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参与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当然,一开始教师还是要点拨,提示学生一般在有所感悟处注上感想体会,在思维困惑处写下疑点和困惑,提出质疑,尝试修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能掌握这一方法。
相比之下,学生对摘记比较熟悉,也容易操作,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摘记文中闪亮的词句,还要记录个人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自己的阅读心得,新学到的技能方法,查阅资料后获得的新知识等。需要强调的是,在指导批注、摘记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必发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将自读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
3.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
要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决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比如在《木兰诗》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根据文中的有关情节,运用合想象和联想,对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以及所处的环境等进行扩写,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又紧扣教材,较好地处理了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4.要为学生构建交流的平台
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和观念,学生要转变对阅读的成见。如果能够把它看成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阅读教学肯定能够跃上一个台阶。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作文水平必定会水涨船高。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崔子兴.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国教师研修网.2008.3.26
[3]毛明叶.从摘记到批注.小学语文教育.2004年第2期
[4]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太原语文报社.2015(1—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