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梅
【摘 要】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中学时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的呼唤,是时代的挑战,是中华振兴的源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教学的创新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今天的历史教师不应是固守历史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多能教师。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再离奇,都有它的初衷,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要做大量的引导工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表意见,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意见,以达到“民主平等”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學问贵在疑,疑是学生好奇心的重要表现。在疑的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状态活跃,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可设置如下疑问:(1)鸦片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2)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侵略中国吗?(3)课文中提到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那民族英雄到底应具有什么形象?(4)经过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一系列的疑问激发了学生,使他们自觉地进行思考,讨论,最终通过教师归纳,让学生懂得英国统治者对华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政治野心,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中国的政府腐败无能,才使得英国殖民者把爪牙伸向中国,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教师处处设疑,激疑,解疑,使学生原先对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历史现象和人物的片面,零碎的认识上升对历史本质的系统的全面认识。
3 创设“互动式”的课题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一课教学中,仍存在着“注入式”“填鸭式”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死记应背,机械记忆等情况,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题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题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释”的“互动式”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这课时,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带问题自主学习材料:①北方人口为什么南迁?②人口南迁是怎样迁移的,分布在那些地区?③人口南迁有什么重要作用?这二个问题涉及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学生在自学本课教材后并结合前面几课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通过综合分析,辨证思考和相互讨论,就能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予鼓励的点评,师生之间可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争论,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达创新思维之目的
教师创造能力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一方面教师设疑、诱导和启发,另一方面学生质疑、拓宽新思路,提出新创见,并从自发走向自觉。标新立异,就是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有些老师不喜欢学生标新立异,不喜欢学生钻牛角尖,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只有求新才能做到常新。不能一切于教材,不能认为能滚瓜烂熟地背诵教材就算学好了历史,那不过是一堆死知识。历史教材上的知识应随着不断改变考察问题的视角或新的现实参照体系而产生新意和新的解释,从而赋予历史以新的生命,然而学生不是以一种自主取舍的思维方式投入历史学习,因此,历史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和调动学生在历史问题中发现疑点,进而质疑。
5 模拟角色情境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角色的心里历程可概括为“熟悉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例如,在执教第一次国共合作课题,我指导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境,再现“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同学们为了熟悉情境,主动查阅资料,研究史料,然后设计角色,编写“剧本”同学们为了能够担当角色,如扮演蒋介石的这位同学,不惜自己掏钱赶往市区购买了一副“光头”的头套,就是要把蒋介石的特征“蒋光头”表现出来。当这们同学扮演的蒋介石向国民党下达“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命令时,学生们锁眉、握拳、悲愤、感慨,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的愤怒,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一次创新到另—次创新最终达到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垂练,心灵得到了震撼,潜能得到了释放。
6 弘扬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性心理,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弘扬学生的人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不应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高出问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可择法,亦可创法。创造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他是师生共同探讨求知的过程。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需要,并立足学生个体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塑造他们健康的创新心灵,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创造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不懈地探索,让创新之花在课题堂开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红军.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J].历史教学.2003年04期
[2] 黄晓梅.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3] 陈洁君.浅谈历史教科书中的“材料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4] 闫春艳.谈历史学科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5] 黄晓梅.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