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生
【摘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不要在课堂上太吝啬自己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质疑。在课堂教学中,一是教师要营造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二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质疑问难;四是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关键词】数学;质疑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而“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可是现在的教学只是做“学答”。课堂只讲现成的答案,练习题也只是重复已有的答案,从不要求学生“问”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包括练习题、思考题,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创新”。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不要在课堂上太吝啬自己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质疑。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太紧扣自己的事先预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意见、个人的解读。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学习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倾吐出来。同时,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问题是多么勇敢的行为,让学生质疑困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得到增强,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
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看课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本上是用两块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块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它的计算面积公式,如果用一块三角形行吗?”我抓住学生这个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讨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首先要讲明问的好处。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另外,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同学由于好问因而进步的实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意义,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下课给予回答,并注意抓住时机教学生如何质疑才有意义。要教育班上其他同学不能取笑提问题的同学,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权力。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大胆提问的同学。激发学生质疑的信心。在上课时我经常对同学说:“同学们有疑请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说错了没关系,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还有学生想到“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教师在班级中要抓住典型,树立榜样,开展“最佳提问人”的评比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使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的良好风气,让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向自主质疑,并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學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