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笔者根据二十世纪音乐之发展,结合现有音乐的新形势,对二十一世纪的音乐的趋势进行窥探。
【关键词】发展;创造;结合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音乐的发展走向何去何从,这值得思考。今年是2014年,在二十一世纪进入的短短14年,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开端,音乐既保留着二十世纪的因子,在此基础上,蠢蠢欲动,将为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做准备。
那作为笔者,要想更为准确地预测二十一世纪音乐的发展,必先熟读了解二十世纪音乐的基本概况,了解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世界音乐的格局,才好发一家之言。
二十世纪的音乐,较巴洛克时期至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相比,在内容与题材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音乐出现了更多表现自然科学或抽象概念的作品。当有的作品内容抽象,缺乏情感,不知所云,但也为描写非人类的幻想世界提供了可能。下面再列举一些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变化。
1.旋律:不流畅、不声乐化,很少的曲线起伏,很多大跳进行,且呈棱角形线条;不对称、不呼应,有的没有句读,缺少规律。
2.和声:频繁出现各种不和谐音响,不协和和弦不再需要解决;除三度结合外,还有四度、五度、二度结合等。
3.复调:两个或更多的主题出现在不同声部时,各有不同的调性,由此形成多层次的复杂织体。
4.调性:不明确,有的虽仍有中心音,但自由使用12个音级,没有自然音与变化音的区别,也没有大小调的区别;转调可以不过渡;使用教会音阶、欧洲音乐民间音阶等;自己可以创造音阶,如巴托克音阶、梅西安音阶等;有的没有调性,没有中心音,甚至音与音之间互不连贯,只是强调单个的、孤立的音响。
5.节奏:自由多变、捉摸不定,有时频繁变换节拍,不限于单一的节拍形式;有时多奇数拍子,如7拍子、9拍子,甚至11、13拍子;有的有小节线有的没小节线,把节奏从小节线中解放出来。如果说过去的音乐经常从乡村舞曲和大自然中获取节奏的话,那么现代的音乐是从城市生活,从工厂和机器中获取节奏,使得现在音乐的节奏更具有动力和现代气息;也有的是从非欧洲的、特别是东方的原始艺术、爵士乐以及欧洲古代自由诗中寻找不寻常的节奏。
6.配器:管弦乐队室内乐化,突出个别乐器,重新讲究各个声部线条的清晰,从和声织体转向复调织体;弦乐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以避免过分的浪漫主义倾向,管乐突出,打击乐成为主要乐器,不再处于从属位置;不断寻找新乐器以及新的发声器械(包括噪音),探索不寻常的演奏方法,发现独特的音响、色彩,如使用极端的音区、新的乐器 组合等;音色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7.曲式:传统曲式中统一和变化的原则仍然十分重要,但如何统一、变化,各有新的办法。有的如从乐谱分析,结构很规则、对称,听觉却不易辨认;有的则很不规则、对称,很少有2、4、8小节的方整性结构形式,句逗也不清晰。由于“偶然”因素的引入,还产生了不固定的形式。
至于有些具体音乐、电子音乐、音色音乐、非歌唱性的“新人声音乐”(New Vocalism)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因而也很难用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加以说明。
二十世纪的音乐,由于作曲家有意无意地想要摆脱之前所受之束缚,可谓个性十足,流派繁多。二十世纪的新开端就分为后浪漫派(代表人物: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 埃尔加、福雷、肖松、普契尼、斯克里亚宾)和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拉威尔、杜卡),紧接着出现的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唯音”音乐、环境音乐、概念音乐、简单乐派、爵士音乐、流行音乐以及新音乐的延伸(追求新音色、新形式),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二十世纪的音乐有个基本上的认识,我们就开始言归正传。二十一世纪的音乐,在笔者认为,首先它可能还会在前几十年跟随二十世纪音乐的脚步,在前面了解的各个流派下,做最大化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本身流派追求的基础上,只会有很多已有技法的综合,但并不是创造新的形式。所有的创造都基于对已有东西的了解和掌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在纯属的掌握了已有的写作形式,作曲家必然开始探索新的技法或者新的形式,来满足自己对音乐更高层次的追求。如若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二十一世纪音乐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将到来。此时可能很多现有的流派将没落,更多流派会进行融合或者是转型。新的技法将作为探索在音乐中使用,可能可以总结他的特点,为新技法命名;也可能新的尝试会失败,或者不够具有规律性而使这种创造夭折。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后期,必然会有成功并被人记录下来的新技法新形式。
如果说我们来猜测二十一世纪的音乐会呈现什么样的形式,这无法估计。由于网络和计算机越来越大的开发,音乐迈向智能也未可知。几个世纪以来,音乐表达的内涵在笔者看来也就在大体上分为两种形式:表达情感和表达音乐本身。这不仅仅是在二十一世纪,在未来的音乐发展中,仍然不会抛弃这两种表达。这是笔者深信不疑的。二十世纪的音乐,总是过于理性和精细,贯穿的逻辑类似于一座大楼的一块块砖头,滴水不漏才能使整体结构紧密。当然在极端理性的基础下,对立的一方偶然音乐也同时存在。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的音乐表达,思想是千差万别,可像是冥冥注定的巧合,它们都会形成整体的音响块,很多时候凭耳朵的感受是完全分不出这对立的两种极端,甚至觉得它们是一体的。就像南辕北辙,原以为会距离越来越远,但坚持走到尽头就会发现地球是个圆形的。那二十一世纪会不会在这种“极端”的背景下开始厌倦,又走向另一种极端(为什么一直是极端?因为极端比中庸更能成就艺术)?只能说,没发生的一切都存在可能。
在二十一世紀大融合的条件背景下,一种“跨界”风早已在你我身边打转。图像和声音在光电技术下形成了电视,激光技术和舞蹈结合形成了新的舞台表演风格,漫画、电子技术与音源库的结合造就了“未来初音”等等。这些跨界的新形式也必然会融入到二十一世界的音乐发展中。
综上所述,笔者对于二十一世纪音乐的猜想分为三点。1.继续沿着二十世纪音乐的形式继续发展;2.创造新技法新形式,但思想可能由这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3.利用高科技,音乐也更智能,融合其它形成跨界艺术的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