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大都由祖辈隔代抚养,因此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儿童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留守问题儿童长大成人后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受到广泛关注。
隔代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儿童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年龄大多在16岁以下。儿童跟祖辈一起生活,没有父母参与,祖辈便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祖辈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产生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耕地面积被征用,用于城市、县镇的扩张发展,导致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生活。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谋求更高的收入。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宿和饮食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的一般居民,他们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再加上城市物价水平高,自己空余时间少,因此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祖辈抚养。
农民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生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格的户籍制度。孩子在城市无法就读公立学校,只能就读于费用较高的私立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的经济条件不足,一般会选择硬件和师资都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权衡利弊,大多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上学,也能填补老人心中的寂寞。
二、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 学习成绩较差。根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很低,对于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微乎其微、有心无力。一方面,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重养轻教,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少与学校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即使想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因其文化水平有限而无力辅导。另一方面,部分老人的思想观念刻板陈旧,认为学习不重要,放任不管,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因此,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学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孤立无援,即使成绩下降,也无人辅导和鼓励,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影响儿童全方面的发展,导致恶性循环。
2. 对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这充分说明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几乎无人问津。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条件一般,很少有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而且学校都以文化知识学习为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少,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亲情疏远,儿童很容易产生孤独、恐惧、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祖辈忙于农活,缺乏这种意识,很少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不能及时引导和劝解,导致儿童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有些祖辈过分溺爱也会使儿童养成任性、暴躁的性格,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
由于祖辈的观念陈旧,在照顾儿童的饮食方面,很难做到营养均衡,加上一些垃圾食品的无节制食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家长的悉心的指导和关心。祖辈由于思想陈旧,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对此类敏感的问题往往闭口不谈。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无人倾诉,也得不到帮助,使得他们迷茫、无助和失望。
3. 对道德和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完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作用。马克思曾这样说:“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灵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说明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表达,生活上的关怀,行为上的引导以及融洽的家庭氛围,都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很难实现到人格的健全发展。祖辈们重养轻教以及溺爱等行为使得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周边有很多黑网吧和不良场所,由于祖辈管教不严格,留守儿童的自制力不强,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沾染恶习,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养成恶劣的道德品性。而祖父母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有效制止,这些安全隐患影响了儿童的道德和人格发展,也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
三、对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建议
1. 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来说,面对面交流很难实现,但并不能因此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孩子日常生活的烦恼,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疼爱。通话频率一周一次比较合适,能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改善留守儿童感情缺失,亲情疏远的情况。
2. 改变祖辈家庭教育的观念。学校或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老人举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向老人们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展示丰富的家庭教育案例,改变他们陈旧保守的思想,请专业人士告诉老人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相处,让老人有意识地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与孩子交流。由于老人的年纪较大,接受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较低,在改造老人的过程中也需注意方式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改变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消极影响。
3. 学校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并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留守儿童有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真实地反映出身心成长的情况。教师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表现,将其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反馈交流,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自卑等情绪时,老师要及时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并及时防止孩子养成坏习惯。这样也有利于让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家庭的关心,消除他们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产生的孤独、焦虑感。
有大量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用更专业有效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本校教师学习心理咨询和辅导,便于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4. 政府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管理以及相关制度建设。政府应着力完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城乡二元制度、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来保障留守儿童的利益。让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和生活条件,消除一部分子女随读的障碍,就能让父母与儿童生活在一起,参与儿童的成长过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减少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
由老人抚养的儿童可能出现很多问题,政府应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让更多儿童就读于寄宿学校,让学校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避免祖辈家庭教育的问题,也能防止孩子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寄宿在学校的孩子有教师辅导课余功课,也有专门人员照顾饮食起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非常严峻,让外出打工的父母牵肠挂肚,不久的将来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相关部门因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著力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让留守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