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流浪艺人及其音乐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2015-07-04 21:03高智怡
北方音乐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高智怡

【摘要】缙云简称为缙,位于浙南部腹地以及中南部的丘陵山区,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浙南的流浪艺人,他们经常在城市、村镇的公园、桥头或者街头上表演本地的山歌、小调等等,他们身份低微,但是他们的音乐艺术却是民间音乐的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那个网络传媒不发达的时代,他们的表演及存在,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音乐艺术,例如:唱龙舟、渔鼓道情,以及一些小调、山歌,都是因为他们的传唱,才得以流传至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的流浪艺人、民间歌者都已经放弃了这项传统的技艺,选择去另谋职业,缙云的流浪藝人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此时,对于流浪艺人以及音乐艺术传承的保护,就变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缙云流浪艺人;民间音乐艺术;民间艺术的传承及保护;非物质文化

无论是在以往,还是在今天,大部分都将流浪艺人定位于类似乞丐的职业,是依靠乞讨来过活的。其实,流浪艺人与乞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流浪艺人是依靠自身具备的特殊技能,用自己的技艺区换取生活的必须,流浪艺人理应受到尊重。例如我们熟知的流浪艺人阿炳,他所创作的《二泉映月》被人们所惊叹。民间艺人依靠着自身的艺术才能,为我国的民间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流浪艺人表演的意义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他们更是为人们带来了精湛的艺术享受,不但如此,风格多变的作品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写都是我国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宝藏。目前为止,很多优秀的音乐随着民间流浪艺人的减少以及时间的流逝而无法被继承或者流传下来,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惋惜。

一、缙云流浪艺人概况

在以往的缙云,流浪艺人随处可见,但是,随着近年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再加上年老的流浪艺人陆续谢世,现代村落、乡镇能见到的流浪艺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在仅存的流浪艺人中,何佩仙和丁钟相就是其中的两位。与其他的流浪艺人一样,他们的生活非常清苦,两人合住在一间四合院中的一间房子,而且没有电灯,白天走进去都会觉得很漆黑。两人通常是合作演出,何佩仙负责演唱,而丁钟相负责二胡伴奏,他们的演出曲目大多是传统的曲目,《和尚采花》算是他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政府给予他们的补贴一年仅有300元。两人的演出地点有很多,公园、乡镇大街等人多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演出的条件也非产简单,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把二胡就是表演的全部。何佩仙的歌声中包含着淡淡的忧伤,去个风格也富有缙云的文化特色。

何佩仙和丁钟相的演出曲目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小调,而且是运用方言来演唱,太过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音乐并不受年轻人的欢迎,即使走出缙云也很难被大家认可,音乐很多外地的听众都听不懂音乐所蕴含的背静、文化。事实上,现在地方文化已经随时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了。

二、导致民间艺术失传的原因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现今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对于交流以及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方便快捷,这给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在以前的时候,类似缙云的很多偏远地区,没有公路,交通只能靠步行或者是牛车,人们过着基本上与世隔绝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才能给了地区传统文化相对较稳定的传承空间,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本地传承下来的民族音乐,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可是,现如今,电视、收音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已经步入千家万户,这些东西的普及,让光怪陆离、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展现在这些朴实、单纯的人们面前,同时,丰富多变的现代音乐也让这些人受到了影响,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感觉。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民族传统音乐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的流传始终遵循着:“该来的总是会来,该走的必然会走”,谁都不发阻挡住其步伐。可是在我们接受新式文化时,我们不能忽略了那些曾经让人惊叹的地区文化,例如缙云地区,他们并不是在一点点积累后逐渐变化,而是因为历史发展的一场突变,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很容易就会让文化传承产生断层,导致那些古老悠久的文化无法继续传承,变得无迹可寻。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被遗失的文明,也有着太多太多的历史谜团,这样的损失一旦产生,就再也不会修复,变为了永久的遗憾。

如今,缙云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不但要完成历史发展道德跨越,还是承受着新式文化的冲击,如果无法适应其自身的发展过程,那么,其文化就无法进行传承,造成民族文化的灭绝。

三、缙云流浪艺人及其音乐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方式

想要保护缙云流浪艺人及其音乐艺术的传承首先就要给流浪艺人建立起一个表演的平台。在我国,流浪艺人的现状很尴尬,他们表演环境差、并且收入很低,平日里忙于生计,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以及精力来进行创作。其实,赵本山老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东北的二人转之所以能够被世界所知道,就是因为赵本上老师创立了知名的“刘老根大舞台”。对于流浪艺人的表演平台,就可以效仿赵本山老师,这样既能让这些流浪艺人拥有安定的环境,还能有效的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促进流浪艺人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间优秀音乐作品。

在给予流浪艺人平台的同时,还要加强有关流浪艺人音乐文化的介绍和宣传。音乐拥有着耳濡目染的特点,它需要反复的去听,去了解,这才能够接受。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讲,从小接触传统的民族音乐,就像接受母语一样,会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也可以创建起有关流浪艺人音乐文化的展览馆或者博物馆,整理并收集传统音乐。总而言之,唯有提升社会人民对于传统名字音乐的认识,才能够有效的保护并将这次音乐文化传承下来。

四、结束语

将缙云流浪艺人以及音乐艺术传承并保护下来,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接受。现今的网络及其发达,网络给予民族艺术文化强烈的冲击,其实反过来传统文化亦可以运用网络文化进行传播。保护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人民对于我国音乐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知,能够引发人们对于音乐文化遗产的反思,增强流浪艺人对于传播文化的自信以及自觉性,接受历史以及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承,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敏,金萌.广西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中国音乐,2013,02:96-107.

[2]王海霞.十二木卡姆在喀什地区的民间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何雪.媒体与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现代化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4.

[4]高巧艳,布日古德.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活态载体”——对民间音乐艺人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3:36-3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
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政府主导模式的思考
重庆市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探索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
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
借鉴国外经验保护传承“伊玛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