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代谢药物氨甲蝶呤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分析

2015-07-04 00:10王静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乳腺癌

王静

摘要 目的 探讨抗代谢药物氨甲蝶呤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用药方法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总结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经药物治疗前后酒窝征、乳头回缩等症状的评估,经药物治疗前患者酒窝征症状的评估分为38.85-4.55,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酒窝征症状的评估分为27.75-2.85,药物治疗后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前患者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为35.55-3.65,药物治疗后患者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为25.55-2.35,药物治疗后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通过酒窝征、乳头回缩两项的评估显示,治疗后效果明显强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临床通过抗代谢药物氨甲蝶呤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效果显著,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用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氟尿嘧啶;氨甲蝶呤;乳腺癌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选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总结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4岁,年龄最大者45岁,患者平均年龄37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

1.2方法 甲氨蝶呤的剂量、用法及疗程多种多样。一般有如下用法。低剂量用法:每次20mg/m2 ,口服,每周2次,连用5周,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每次20mg/m2 ,加生理盐水3~5ml,肌内注射,每周2次;或每次30 ~ 40mg/m2 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周l次,连用2周或每3周1次,治疗乳腺癌。高剂量用法:1 ~ 12g/m2 ,静脉滴注,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每l ~ 3周1次。鞘内注射(成人急性白细胞治疗):5 ~ 10mg/m2 (一次最多l5mg),每3 ~ 7天重复,共4 ~ 6次,此后,每隔4 ~ 6周重复1次[1] 。氟尿嘧啶的剂量和用法多种多样。负荷剂量:350 ~ 500mg/m2 ;或l2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l00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连续3 ~ 5日,3周为1周期。连续静脉滴注:20 ~ 25mg/kg,24小时连续静脉滴注,连续4 ~ 5日,每4周重复。与奥沙利铂或依立替康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化疗,氟尿嘧啶400mg/m2 ,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氟尿嘧啶连续静脉注射,1200mg/m2 输注44小时,每2周可重复。氟尿嘧啶用于癌性胸腹腔注射,每次500 ~ 750mg,每周1 ~ 2次。治疗皮肤癌或癌性溃疡,用5% ~ l0%软膏外用,局部外抹,每日1 ~ 2次。

1.3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所有采集数据均用u检验,数据资料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经药物治疗前后酒窝征、乳头回缩等症状的评估,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肿瘤内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满分50分,经药物治疗前患者酒窝征症状的评估分为38.85-4.55,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酒窝征症状的评估分为27.75-2.85,药物治疗后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前患者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为35.55-3.65,药物治疗后患者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为25.55-2.35,药物治疗后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通过酒窝征、乳头回缩两项的评估显示,治疗后效果明显强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有效药物为氨甲蝶呤与氟尿嘧啶,据临床研究显示,氨甲蝶呤口服吸收好,高剂量(>30mg/m2 )时吸收不完全。肌内或静脉注射血浓度与药物剂量相关。甲氨蝶呤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50%~60%,药物代谢半衰期3.5小时,以肝代谢为主,绝大多数在给药后48小时内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少量从粪便排出[2]。可少量通过血脑屏障,高剂量时,脑脊液浓度明显增加。甲氨蝶呤在胸、腹水中可存留数周,应注意储积毒性。氨甲蝶呤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或口腔溃疡及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其使用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程度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炎或口腔溃疡、腹泻,胃肠道溃疡,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或穿孔。皮肤红斑,药物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长期用药可致骨质疏松,可致肺纤维化尤其是既往放疗野内出现,高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其他可有脱发,皮肤色素沉着,月经延迟,生育功能减退等。鞘内注射可致神经根刺激症状或痉挛。极少数情况下可见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红皮病样改变,脱皮,或伴肝肾功能异常[3]。

5-氟尿嘧啶抗嘧啶类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在体内化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苷酸酶,5,10-甲酰四氢叶酸形成不易解聚的三联复合物,阻碍胸苷酸酶发挥功能的同时阻断脱氧胸苷酸合成,最终导致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作用于细胞周期合成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外源性增加甲酰四氢叶酸可增加5-氟尿嘧啶的疗效。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完全。主要经肝脏代谢,大部分分解为C0,由呼吸道排出。

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资料显示,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经药物治疗前后酒窝征、乳头回缩等症状的评估,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酒窝征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后乳头回缩症状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通过酒窝征、乳头回缩两项的评估显示,治疗后效果明显强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临床两种药物的联合应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户庄,马明德,周振宇,王亚威 .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乳腺癌52例 . 中国实用医刊 .2013,40(16): 71-72.

[2] 居伶俐,袁媛,潘跃银 .依西美坦与低剂量甲氨蝶呤对依西美坦耐药人乳腺癌细胞的协同效应及逆转耐药机制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1404-1408.

[3] 隋忠國,朱莉,林丽,赵晖 .甲氨蝶呤的合理用药指导 . 中国医刊. 2012,47(01): 84-85.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吃错了 小心得乳腺癌!
仙茅多糖对氟尿嘧啶增效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