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百色市隆林县新州第二小学 班秋妮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思维逻辑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其特点:具有开放和综合性,解应用题体现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其重要与难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理解能力;由于小学生所接受知识和所接触生活、对问题的理解有限,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推导、综合数量关系,由已知求出未知数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和解应用题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遵循学生获取知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教会学生把较复杂的应用题经过加工,其简单化,那么解题起来就比较容易。拆分应用题是根据应用题的构成,按题目的叙述顺序,将题中的已知条件拆散,并把问题横排或纵排一起。原来复杂变直观,简单。
例:小明看一本科幻小说,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多第三天比第一天少看了,这时还剩30完,这本书共多少页?
分析一: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一天看总页数的 ,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第三天看了总页数的还剩总页数的
分析二: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总页数相当于第一天看的页数的=4倍,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第三天看了第一天的剩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
分析三: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1÷第三天看的是第二天的总页数是第二天的1÷剩下的页数是第二天的
采用“拆分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通过大量相同相似和不同问题和条件的对比分析,循序渐进提高要求掌握知识纵横关系,形成思维的系统性,有利于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
对每一个题目的每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和解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所蕴含的运算意义,对于能换说法的条件审题时还要多多地进行换说法,力求说法的蕴含的运算意义都弄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样不仅能把题目审透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会运用不同方法灵活解题。
例:某时装店上午卖出2套时装,每套480元。其中一套比进价提高了20%,而另一套则比进价降低了20%,实际是盈利还是亏损了?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
分析:此题从表面数看,时装店看似不盈不亏,但假如我们换个说法,不求亏盈问题,而求对应的分率各是多少?
首先把进价看成单位“1”;那么它们对应的分率各是多少?其中一套售价比进价提高20%,单位“1”的量是进价,20%是售价提高的那部分,所以售价480元所对应的分率是(1+20%)则可求出进价而推出盈利部分。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亏损情况,另一套售价比进价降低20%,单位“1”的量也是进价,20%的量是售价降低的部分,售价480元比单位“1”降低了20%,因此480元对应的分率是(1~20%),从而可求出进价在求出亏损部分。
此题就一提一降同样20%,卖出两套服装后并非平本,实际是亏损了,亏损的钱数为120-80=40(元)。
此题解答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其对应的分率,是解决问题关键,我们换一种说法提问、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数量关系是指题目中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相互关系,简单说,数量关系就是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找数量关系就是用“相等”关系表述题目。有的题目,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找出;有的题目数量关系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只有找出正确无错的数量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理解了题意。一是顺向思考,二是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综合找,三是借线段图找,四是从难句上找,五是从应用题类型找。
列式解答睡指在分析找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按解方程的方法及步骤对数量关系进行整理,然后分步或综合算式或列方程,算出结果。
检验作答是看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及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若正确无误就写出答案,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整个解答过程的自我肯定,也是学生提高判断能力的途径,还是学生简历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加强教育力度,使学生检验作答提高认识。
总之,我们作为当前新课改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实践,认真总结归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