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受到财力困难的困扰。因此,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问题也就成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负水平较高,但地方财政收入较低
如2012年,吴江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26.92%,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3%,吴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却只有9.03%,相比周边浙江等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吴江处于落后状态。
2.税收比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吴江财政收入税收比重从2007年的90.75%下降至2012年的80.56%,下降了10.19个百分点,2011年税比更是达到最低点77.77%,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88.70%。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财力占比下降
吴江税收财力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7.80%下降至2012年的84.88%,五年间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若按2012年税收收入来看,减少财力接近3个亿。另一方面,五年间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7.10%,而税收财力的相应速度只有16.31%,无形中减少了财力。
4.财政收入过多依赖房地产业和土地财政
从吴江主要行业看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贡献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占24.51%),占比达四分之一,若加上建筑业,则在地方税收中比重达到34.49%,其税收贡献程度相当之大。再加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接近90%),在地方可使用财力资金中依赖性可见一斑。
5.非内源型企业税收贡献度偏低
据统计,在吴江工业总产值中,外源型经济占比58%,占据着全区工业的主导地位。外源型企业以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经营为主,一旦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提高,这些企业就会向外转移,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而另一方面,外源型企业与内源型企业税收不协调,非内源型企业税收所占比重偏小,税收贡献偏低。如2012年地方企业所得税中,非内源型企业所得税只占39.87%,与其经济地位占比不匹配。
6.税收及非税征收存在制度性缺陷
目前,吴江税收及非税收入征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现象,从近年来财政收入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来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行政或人为调节财政收入的行为,造成了财政收入数据信息质量失真,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增值税调库指标的不确定,增加了地方税收的不稳定性。二是税收待报解户或非税收入专户,与实际入库有一定时间差。三是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入库的不确定性。
二、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的对策建议
1.要突出一个中心,从加快产业升级进程,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上做文章
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做大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
(1)创新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增加财政投入/产出效益。一是多种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特别是对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如PPP模式。二是综合运用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支持重点区域的发展。在针对区域发展的财政扶持上,应该更多选择有偿使用的方式,通过资金使用的有偿约束,有利于强化使用主体的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四是改革政府性资金投向经营性领域的投入方式。对经营领域的财政资金无偿拨款,改为尝试实行部分财政资金的有偿投资使用方式,实行“拔改投”。在支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建立“拨改投(贷)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和委托贷款的方式,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平台。五是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及考核评价机制,在梳理当前各项支持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设定一个财政支持企业资金的限额,将所有支持企业资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设定产出与效果类指标,进行社会、经济等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差的企业或项目取消资金扶持。集中财力投向对地方财政贡献大、产业配套关联性强、产业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企业,支持和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技改升级。六是通过财政与金融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形成良好的项目对接机制,着力解决建设项目、生产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对拟上市企业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同时,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以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健全、挖掘、延伸。
(2)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财政税收体制、产业政策、新能源、村庄环境整治、新兴产业等扶持政策,并积极争取,支持地方发展。一是建议省财政对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激励性财政政策。要力争省财政减小集中力度,“放水养鱼,培植后劲”,留取部分财力用于解决当地亟待解决但无财力或财力不够解决的问题,如减少省级集中增值税、金融业营业税等的力度,以鼓励地方发展金融业等。二是积极为区镇争取省财政转移支付。省财政通过财政体制集中财力,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但省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市,而事实上一些发达地市也存在财政困难区镇,如吴江困难乡镇就有两个,却享受不到省级转移支付。三是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完成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立项批复,并立足长远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对地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筛选一批符合要求的项目建立项目库。要加强对重点企业、财政贡献大的项目的申报工作。
2.抓好两个关键,加大税收和非税征管力度,不断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1)加强税收收入的征管,增加税收总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根据“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组织收入原则,加强及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提高财政收入的税收比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税源监控,完善税收分析及税种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二是抓好风险评估,加大稽查力度。三是完善税收征管保障平台,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强协税护税管理,建立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
(2)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保持合理规模,加大财政对非税统筹使用力度。一是抓好非税收入项目的清理工作,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二是抓好对重点非税收入如国资收益等项目的监管。三是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约束、激励机制。四是抓好非税收入使用工作。
3.健全收入增长奖励办法,切实发挥各地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积极性
财政考核要在量增基础上,突出质优导向。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与政绩考核机制。坚决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原则,从各地财源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同时,将财政收入质量作为财政工作目标管理和公共财源建设考核的必要内容,废止单纯以收入任务完成作依据的办法。二是建立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加强收入征管和提高收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重点是突出对财政收入预算管理质量的考核。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稳步提高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提高地区虚增和虚减财政收入的成本,保障财政收入增长有质有量。
作者简介:
汝军委,男,汉族,籍贯:江苏吴江,职务:吴江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学历:会计学本科(上海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财政局,研究方向:财政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