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2015年4月9日,著名汉学家钱存训先生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岁。当这则新闻出来时,有媒体发问:钱存训是谁?他除了是汉学家以外,还是一名教授,还是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1928级校友。
钱存训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1910年生于江苏泰县(今泰州),早年参加北伐,曾被军阀逮捕;后受高等教育,中年赴美进修;毕生致力于图书馆学、中国书史研究,发表学术著作150余部(篇),去世前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但他生前的身体一直很好,这和他的勤奋和善良有关。
孜孜不倦
钱存训事业上的成就是辉煌的,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集学者、教师、图书馆专家的才智于一体。他的著述共有一百多种,涉及的学术领域有图书馆学、目录学、书史、印刷史,中外文化关系、历史、传记等类。而他在学术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完成了《纸和印刷》一书。这本书于1985年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该书以485页的篇幅和200多幅插图生动地记述了中国造纸和印刷的历史。
人活百岁已属不易,更不必说还能著书立说了!钱存训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在7年前出版的回忆录《留美杂忆》中,他自述:“目睹世事变化,沧海桑田……现在不觉已将近百岁高龄,幸而……眼目尚未昏花,作息大致如常;趁此面对电脑还能操作之时,爰就记忆所及,略述留美经过,兼及国内半生,借以回答亲友们的关心和提问。”
2008年,钱存训的夫人和大女儿相继仙逝,钱存训晚饭由住在附近的儿子儿媳负责,早、中两餐仍能自己料理。有中国学者慕名到钱府拜访,见钱先生年届百岁,仍在著述,不由发问,“钱先生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钱先生说,“大约8个小时,从早晨8点开始工作到中午,下午还要工作几个小时,晚上11点以后才会休息,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而且他每天还要自己开车到他工作过几十年的图书馆去“发挥余热”。晚年的他一方面整理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旧著,一方面着力研究“印刷术对中国学术的发展究竟起了多大影响”这个新的课题。在中华文化这个灿烂宝库中,他永远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一生坚持脑力劳动、著书立说,使他的精神有了寄托,大脑得到了锻炼,保持了活力和健康。
心地善良
有道是仁者多寿。钱存训的学生、台湾著名学者许倬云有切身的感慨。许是肢残人,在留学期间,曾在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过五次骨科矫治手术。许与钱素无渊源,但在他住院及手术的恢复期间,钱先生始终给予着他不啻亲人的呵护。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上课,五年未曾间断。上下有积雪的台阶,钱师默默地搀扶;在许气力不足时,又适时地推动一把……忆及当年,许倬云感怀良多:“实际上,钱先生及师母对待所有中国学生,都视同自己的子女……钱先生的性格,正直温良是其外,仁慈爱人是其内。存乎中者,形诸于言行;于是学问渊博,治事严谨。没有如此盛德,何能跻此大寿。”
2004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张志强教授在美国芝加哥访问了钱存训。当张志强一行驾车到达他的寓所门口时,发现钱存训正站在门外等着欢迎他们。钱称1966年出生的张志强为“先生”。其实,从年龄上讲,张志强该是钱的孙辈;从学术上讲,钱更是张志强景仰的大师。张志强说:“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情怀,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