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亮 吴超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社会输送外语类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应时代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更具有前沿性。该文从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原则和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简单剖析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指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走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培养出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13-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1]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我国至少存在一百万以上的外贸人才缺口,每年至少增加三十六万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用人缺口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把握机遇与挑战,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
1.1 注重外语类人才非语言专业知识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频繁往来使得用人单位大量需求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实务的商务型英语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在目前外贸行业中,如外贸跟单员、外销员、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和商务谈判师等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市场进一步拉大了对外贸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这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商务型英语人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1.2 注重外语类人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外贸人才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注重培养其语言的交际能力,既要求很好地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要求良好地商务实践和运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知识的能力。这为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安排提供了侧重点。英语商务写作、商务口笔译以及电话接听、拨打等实用技能知识学习为毕业生的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和拓宽工作范畴提供了保障。
1.3 注重外语类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怎样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企业评判员工的合格标准。因此,在实施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学校应该密切与企业合作,加强模拟学生“在场”以及真实“在场”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塑造出素质全面又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2.1 人才培养体现“工学结合”原则
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即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将社会需求主导教学的理念推上了教育模式改革的历史舞台,要求由来在涉外行业、外贸企业的专家全程且全面地深入参与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研发、实施以及更进和完善的各个环节,打造真实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
2.2 素质教育体现“职业性”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第一人黄炎培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加强学生职业思想、职业能力、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要让高职学生普遍接受“能力本位”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对其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务必参加职场实践活动,考取更多商务类从业资格资质和提高其职业能力水平。
2.3 课程体系构架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实践表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打破传统学术教育的逻辑体系,创新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必然选择。在课程研发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才能真正根据职业要求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的“工作过程”结构转变。比如,针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的语言基础模块、商务基础模块、职业素质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任务实践模块的优化整合是笔者遵守“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根据实践教学进行的大胆尝试。
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其教学内容既要重视语言和技能,又要重视商务专业知识,两者不可缺一。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以及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
3.1 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海尔默斯从语法可能性、实用可行性、场合适用性和现实真实性四个维度定义语言交际能力的概念,即从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四部分反映话语者与听者的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夯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树立文化意识、培养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3.2 职业运作能力
除了语言技能之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职业工作基本技能。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该领域的业务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商务英语人才从事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所必备能力。
3.3 综合素质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应当立足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由德行、知识、技能和现代意识等方面构成的商务型英语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系统。
总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紧随市场经济的步伐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重塑教学模式,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凤玲,王蓓.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8(10):187-188.
[2] 张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运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