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发展目标下,数字出版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1.要围绕融合发展目标,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融合发展则是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在政府管理层面,要加快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政策制定要更加精准到位,切合产业发展实际。面对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政策制定也需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导向规制措施更加有力,依法管理的思路更加明确,手段更加有效。要洞察产业发展之关键、企业发展之所需,着眼于新时期、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引导产业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实施“三个重大”,即组织一批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推出一批对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项目,出台一批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政策,用不太长的时间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促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生,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七个一”目标。
在市场主体企业层面,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融合发展不是门面功夫,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关乎企业今后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传统出版单位要强化和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新兴媒介,将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延伸至网络空间;新兴出版企业虽然与互联网共生共长,在思路、技术、渠道、用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先天优势,但同样需要具备融合发展的意识,积极与传统出版单位展开合作,优化内容生产,完善服务措施,提升工作水平。
2.要围绕融合发展目标,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产业协作是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的产业协作机制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出版只有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某一家企业的雄厚实力、某一个环节的强势垄断,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的壮大。任何企业都具有其自身优势和局限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出版单位还是新兴出版企业,都需要以开放心态、拓展视野,积极消除协同不力、闭门造车的现象。要借鉴其他企业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借助已经成熟的技术、平台和渠道,通过合作,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出版竞争实力,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产业的创新活力。
要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进一步消除产业之间的残余壁垒,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方面的共享通融,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完善的传播体制与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紧密协同、深度融合、并行发展、互惠共赢。积极开展跨地域合作、跨领域合作,鼓励跨所有制合作,优化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环境。此外,行政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也要切实发挥作用,为促进产业各环节间的协作,推动企业间的沟通架起桥梁。
3.要围绕融合发展目标,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结构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的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一是产业消费结构不合理,数字产品的消费泛娱乐化倾向明显;二是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产业各环节发展不平衡,重平台、重技术、轻内容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产业收入结构不合理,网络游戏、手机出版、互联网广告等领域发展强劲,传统出版的内容收入偏低,说明传统内容优势没有被充分挖掘,未能充分地延伸至网络空间。
因此,我们要立足产业实际与长远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要切实把握市场需求,丰富数字出版主业内容的产品形态,筛选和培育数字出版龙头骨干企业,提升其数字出版的创意策划、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另外,要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型数字企业,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强化区域辐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更加优化的方向转变,实现产业均衡化发展。
(本文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数字出版高端论坛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