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从何而来

2015-07-01 07:21
新传奇 2015年34期
关键词:右翼团体日本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不断举办,日本右翼给军国主义洗地的呼声也随之加强。国人常会批驳日本右翼的各种论调,然而真正的右翼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却很难有人能一言以蔽之。

到底什么人是右翼

二战结束之后,黑龙会被联合国占领军定义为“危险的民族主义团体”,彻底加以取缔,日本战前的右翼势力土崩瓦解。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与冷战开始,美国需要日本作为桥头堡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驻日美军实行了一整套与“民主化、去军事化”相反的政策,新生的右翼团体便借助反共名义死灰复燃。

1951年,赤尾敏成立了大日本爱国党,宣告右翼团体复活;1959年4月,全日本爱国者团体会议(全爱会议)成立,吸引了80多个右翼团体参与,1964年更是一度猛增到440多个团体;1967年7月,为了与左派学生组织相对抗,长崎大学的保守派学生成立了长崎大学学生协议会, 1970年11月成立日本青年协议会;1978年,日本极端保守派成员成立了“保护日本国民会议”,最终在1997年吸收保守派宗教团体而形成了“日本会议”。

相比于这一派的理念性右翼,另一派右翼更加力主行动,这些人与黑社会过从甚密。1961年,著名黑社会住吉会的小林楠扶组成楠皇道队,并在1969年改称日本青年社。这一团体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在1978年登上钓鱼岛、建立灯塔,宣示日本所谓“实际支配权”。2005年,灯塔被无偿捐献给日本政府。

日本右翼团体以反对“Y(雅尔塔)P(波茨坦)体制”为核心,力求打破“不许开战的枷锁”,恢复“日本人的骄傲”,重新“正视”日本近代历史,废除“东京审判史观”。但必须说明,这些右翼团体完全为主流民意所排斥,其中号称动员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日本青年社,也不过2000人左右(2007年),难以形成气候。

除去这些文面上的右翼团体,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还多了一种右翼的组织形式:街宣右翼。

所谓街宣右翼,指的是开着宣传车走街串巷的右翼势力,他们的街头宣传车大都漆为黑色,上面张贴日本国旗,写着标语,大喇叭里播放着旧日本军歌。不过,街宣右翼团体虽然有900多个团体,但互相之间很少串联,各自的宣传主张也都不太一样,也有的街宣右翼主张与中韩两国展开友好邦交,反省侵略战争等等。

近年来右翼政党的发展

说起日本右翼团体,我们的印象都与“反动”“狭隘”“侵略”挂钩,然而在日本历史上,民间的右翼团体却并不一定都以邪恶的嘴脸出现。

日本右翼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虽然处于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整体走向开化与民主,但国家的統治形式仍然是由几家藩阀手握重权,老百姓无法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去。为了让国家迅速民主化,日本民间有识之士掀起了“自由民权运动”,大量演说家到街头演讲,开启民智。应该说,这段时间的日本右翼还算是国家进步的推动力量。

但随着1889年日本立宪与1890年日本开设议会,“自由民权运动”放弃了其主要纲领,右翼中的温和派销声匿迹,日本第一波近代意义上的右翼也随之出现。

第一波右翼从争取“民权”改为争取“国权”,要求日本迅速修改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宣扬与清朝、俄国开战的言论:在议会强硬派的阻挠下,首相伊藤博文在一年内两度解散议会,却仍旧无法通过自己的提案,只得宣布向朝鲜出兵,与清朝开战;1905年9月,日本与俄国签署停战协定之后,由于没能要到战争赔款,愤怒的日本民众冲上街头,将东京各处公务设施砸毁殆尽,政府被迫出动军队才得以镇压。

1913年2月,由于反对藩阀内阁,东京多日爆发了2万人级别的游行示威活动,最终逼迫首相桂太郎下台;1918年8月,伴随着一战进行与日本米价飞涨,全国各地爆发了“米骚动”,暴乱遍布日本1道3府37县369个地区,先后数百万人参与,日本官方出动10余万军队镇压才得以告一段落,最终促成藩阀首相寺内正毅辞职。虽然这些民众运动开始都具有自发性与进步性,但在反对政府的右翼引导下,民众运动逐渐朝着狂乱的方向发展。

日本近年来闹得最欢的右翼团体,是一个排外主义团体——“不允许在日特权之市民会”,简称“在特会”,起因是反对在日朝鲜族人的特权。

由于历史原因,二战之后大量朝鲜族人滞留日本,其中不少已在日本有了一定产业。为了让他们合法融入日本社会,日本政府为愿意放弃原国籍的朝鲜族人提供“特别永住者”身份,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2007年成立的“在特会”认为这些政策妨碍到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便经常在各朝鲜族聚集区游行示威。

与其他右翼团体相似,“在特会”宣称历史上的慰安妇事件与强行征用朝鲜劳工都是“反日左派”伪造,宣扬钓鱼岛、竹岛都是“日本国土”,支持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支持参拜靖国神社。可以说在中日矛盾最尖锐的几个议题上,“在特会”都与中国唱反调。

“在特会”是2000年代后期日本兴起的“行动之保守”运动的缩影,他们宣称自己不是停留在文字宣传里的保守派,而是能够行动起来的保守派,会在大街小巷中真的走动起来,是具备诚意的保守团体。

在日本政党谱系中,自民党属于偏右的政党,倡导保守主义。但自民党并不是铁板一块,目前至少可以分为7个派系,其中最大两支分别是由岸信介创立的“十日会”系与由佐藤荣作创立的“木曜研究会”系,前者相比后者更加重视与美国合作,对华态度也更加强硬、更为保守。2000年代著名的强硬首相小泉纯一郎、如今剑指修宪的安倍晋三都属于“十日会”系的清和政策研究会。

但在日本政党语境下,提到“右翼”二字,目前首先想到的是如今众议院席位排名第3的维新党。维新党脱胎于名噪一时的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两个主要人物正是东京、大阪两大都市最有名的右翼人物石原慎太郎、桥下彻,均以发表反华言论、否认战争言论而饱受攻击。

竟曾支持近代中国革命

提到日本右翼的历史,就不得不提日本右翼势力的标志性人物头山满。1878年12月,头山满加入“自由民权运动”团体向阳社,1879年12月改组为玄洋社;1901年1月,头山满在玄洋社的后辈内田良平为了鼓动国内的反俄情绪,为玄洋社创立了海外事务拓展机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龙会。

1894年,孙中山为革命事业流亡日本,随即在1897年结识了头山满,获得了大量经费资助;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了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三大革命党派的联合仪式,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而这场仪式的举办地,就在黑龙会总部,也正是内田良平的宅邸;1924年11月,孙中山生前最后一次访问日本,在神户与头山满会面;1927年蒋介石下野来到日本,也特地来到日本与头山满等黑龙会成员相见;北伐成功之后,蒋介石特地邀请头山满参加1929年4月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孙中山英灵安奉大典。

这种做法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右翼”不尽相同:为什么他们愿意帮助中国革命呢?

不错,这便是在日本战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亚细亚主义。

亚细亚主义号称亚洲各国要联合起来,具体到日本这里,就是联络中国、朝鲜两个文化、语言都比较相似的国家,分则弱、合则强,形成政治与文化合力来对抗西方列强的入侵。

1880年,日本兴亚会成立,旨在开设中、朝语言学校,为三国之间互通有无做贡献,其中不仅有伊达宗城、本武扬这些日本政治家,也有福泽渝吉、胜海舟这些民间学者,而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黎庶昌等人也纷纷表示支持;1898年,日本成立了东亚同文会,宣传“支那保全”论,支持维新变法人士梁启超流亡日本。

亚细亚主义虽然好听,但追溯本源,这种思想依然试图形成一个小圈子来排外,本质上也是一种右翼思想,只要情况稍有变化,日本很容易在理念上走向极端。不出所料,亚细亚主义思想逐渐加入了“以日本为中心”“弘扬日本精神”这样的元素,最终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摇旗呐喊。

(《中国经营报》2015.8.15)

猜你喜欢
右翼团体日本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探寻日本
德国29名警察分享希特勒照片被停职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日本神社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之翼”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