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栖身于山林草泽,常常昼伏夜出,向一些地主富绅强行索要钱财米粮。如遇对方不配合,他便干脆绑架勒索,以至于许多大户人家提起王金发的名字都谈虎色变。虽然王金发仅仅做了半年的“强盗”,但却为其赢得了中国“罗宾汉”的美誉。
从强盗到都督
王金发(1883—1915),原名逸,浙江嵊县人。他自幼性情豪爽,酷爱习武,练就了高超的射击本领。早年曾在家乡组织带有绿林性质的乌带党,并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由于家中较为殷实,其母对其事业颇为支持。1905年在绍兴加入光复会并留学日本,其间与徐锡麟、秋瑾等关系密切。次年回国后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迅速成为浙江革命阵营的骨干之一。1907年,徐锡麟、秋瑾等密谋起义失败,王金发在秋瑾的掩护下逃脱,先潜回老家躲避,半年后辗转奔赴上海与陈其美等人会合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正是在这段逃亡时期,王金发留下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事迹,长期流传于浙东地区。
传说当年密谋起义失败后,侥幸逃脱的王金发隐姓埋名秘密返回家乡。虽然遭到朝廷的通缉和追捕,但他却凭借很强的号召力再度网罗了一部分追随者。他们像历史上的绿林好汉一样,栖身于山林草泽,常常昼伏夜出,向一些地主富绅强行索要钱财米粮。如遇对方不配合,他便干脆绑架勒索,以至于许多大户人家提起王金发的名字都谈虎色变。虽然王金发仅仅做了半年的“强盗”,但却为其赢得了中国“罗宾汉”的美誉,其声望也得到极大提高。
1908年年初,在浙江老家当了半年的绿林好汉后,王金发与光复会领导人陈其美等取得联系,随即变卖家产带着老母妻子前往上海,开始了另一段革命生涯。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王金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凭借其善于搞暗杀的手段迅速提高在革命阵营中的地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长江下游各省份随即闻风而动,尤其是光复会活跃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成为最早的响应者。11月3日,在陈其美等人的领导下,上海、杭州、苏州三地几乎同时举行起义,仅用了三天时间便相继宣告光复。而作为光复会干将的王金发,则在光复杭州的过程中出力不少。11月3日,受陈其美的委派,他和蒋介石、张伯岐等率领敢死队员一百余人抵达杭州,参加浙江起义。在随后的战斗中,王金发等人可谓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
令王金发失望的是,虽然他们这些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才光复了杭州,可是在之后坐享胜利果实的却是立宪派代表汤寿潜。因为极力反对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王金发甚至在大会上拔出手枪。而为了安抚桀骜不驯的王金发,胆战心惊的汤寿潜任命其为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当时,在革命风潮中,绍兴的地方官绅已先行和平革命,建立了所谓的“绍兴军政府”。在获知昔日的“罗宾汉”要回绍兴来当都督的消息后,这些官绅顿时陷入一片恐慌。尤其是与秋瑾一案有牵连者,例如当年极力怂恿官府处决秋瑾并平毁其墓地的章介眉之流,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虽然在杭州憋了一肚子气,但以革命元勋的资格和胜利者的姿态前往绍兴主政,王金发还是很志得意满的。他仅带着300名革命士兵,便雄心勃勃地奔赴绍兴,准备在那里开辟革命的新天地。
成为一方祸害
1911年11月16日,王金发风光无限地就任绍兴都督。而在此前几天,绍兴城的各色人等已精心组织了欢迎仪式,各学校的学生也被临时召集起来排好队迎候。据说当王都督的队伍入城时,原绍兴知府程赞清在手下的搀扶下战战兢兢地连连打躬作揖。在城内各条大街上巡视一周后,王都督便堂而皇之地入住由原知府衙门改成的都督府,正式当起了父母官。眼见王金发一朝得势,往日的亲友故交自然欣喜万分,包括当地那些曾经的革命战友,也纷纷前来道贺,或出谋划策。由于当年在日本时就很熟悉,加上共同的革命理想,绍兴当地名人鲁迅和范爱农第一时间拜访了王金发。然而不久鲁迅等人便失望地发现,革命胜利后的王都督依然难改其身上的绿林习气,在其短短八个月的任期内,不但没有给地方上带来新气象,他本人也日益堕落腐化,无形中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了祸根。
王金发当了绍兴都督后,虽然也顺应革命潮流施行了许多新政策,如严禁鸦片、开仓放粮、释放囚犯、豁免钱粮等,试图造福地方百姓。但总的看来,他的草莽英雄的行事风格虽然能在局部得到下层民众的拥戴,但却很难给地方带来长治久安。到任之初,王金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当年的反革命分子进行清算,以慰藉徐锡麟、秋瑾等先烈的英灵。他雷厉风行地抓捕了五十多名反革命分子,甚至亲自动手执行枪决。接着他又将参与迫害秋瑾的章介眉抓起来游街示众,并让其跪在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在头顶套上一只油桶,边上放着棍子和小石块,供路人经过时敲打和投掷。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王金发将择日处决章介眉时,他竟不可思议地心慈手软将其释放回家,个中原因实在令人感到费解。为了“报答”王金发的不杀之恩,章介眉将田产三千余亩、现洋五万元捐献给绍兴军政分府。章介眉此后离开绍兴,前往北京投靠袁世凯。
首先对王金发感到失望的,正是他昔日的革命同志。除了无法理解他将章介眉无罪释放之外,王金发本人的日益腐化也招致了广泛的非议。据当时目击者回忆,做了都督后,王金发经常派手下用洋油箱挑着银元招摇过市,回他自己的老家嵊县还债。而他的家乡父老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凡是去绍兴看望王金发的,基本都会满载而归。为了满足自己衣锦还乡的虚荣心,王金发特地派人用四抬轿子将外祖父接至绍兴。当老爷子抵达时,他又派军队出城鸣炮迎接,结果吓得老爷子几乎从轿子里摔下来。
稀里糊涂命丧黄泉
到了1912年7月,根据中央政府的命令,地方行政上只允许保留省一级的都督,而王金发所主政的绍兴军政分府随即被撤销。就这样,在担任了八个月的都督后,王金发不得不离开绍兴。虽然只做了八个月的地方首脑,但据说却捞了40万大洋。随后,王金发带着一家老小前往上海,花5万元在嵩山路附近购置了一座洋房,美其名曰“逸庐”,然后便舒舒服服做起了寓公。此时的王金发,几乎将全部的心思花在了物质享受上。他不但住着豪华的洋房,拥有私人汽车和车夫,甚至别有兴致地斥巨资纳上海名妓花宝宝为妾。
1913年3月,随着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阵营同袁世凯决裂,“二次革命”随即爆发。按理说,作为当年的革命急先锋,此时王金发应该当仁不让投身到讨袁运动中。可是由于革命斗志已消磨殆尽,他虽然出任了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协助陈其美攻打制造局,但却再也没有往日冲锋在前的表现了。令王金发感到晦气的是,“二次革命”很快宣告失败,而他则被袁世凱政府列入通缉名单,被迫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为了早日结束这种日子,王金发之母竟背着他给北京政府陆军部写信,并花巨款上下打通关节。终于在1915年1月,陆军部发文批准对王金发免于通缉。在老母的逼迫下,王金发无奈硬着头皮赶赴北京“谢恩”,希望借此机会开辟新的天地。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到北京后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却没有捞到一官半职,反而被勒令以实际行动“投诚”,限期拿获当年的革命同志詹大悲、蒋介石等人。虽然此时的王金发已完全丧失了革命意志,但江湖侠义的本性还未彻底磨灭,拒绝出卖革命同志的他愤而返回上海,王金发真正的悲剧就此开始了。
1915年5月,厌倦了上海生活的王金发决定回浙江,准备在杭州西湖边上修建一所别墅定居。在取得曾经的战友、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同意后,王金发回到杭州。原本他以为,有老朋友的关照和保护,在杭州的生活将高枕无忧。可就在他来之前,朱瑞已经与袁世凯方面取得联系。而此时,章介眉恰好担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在得知此消息后,他极力鼓动袁世凯杀掉王金发,最终促使袁世凯密电朱瑞设法除掉此人。
抵达杭州仅仅三天后,朱瑞在自己的公馆宴请王金发。对于老朋友的盛情款待,王金发毫无戒备,结果饭吃到一半,王金发被关进了陆军监狱。二十多天后的6月2日下午4时,王金发在狱中被枪杀。曾经威名赫赫的中国“罗宾汉”竟这样稀里糊涂地命丧黄泉,死后由好友埋葬于西湖卧龙桥畔。
(水云间荐自《1915,中国表情》 东方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杨红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