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
——基于福建省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5-07-01 22:39邵雅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教育

邵雅利

(福建江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08)



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
——基于福建省高校的问卷调查

邵雅利

(福建江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08)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了278个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在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到农村创业的意识和倾向仍然不够强烈,但正趋于乐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农村创业做好了创业动机、创业领域等方面的准备。在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因素上,“农村创业的机会更多”和“农村创业的竞争较少”是有利因素;“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社会对农村的偏见”则是阻碍因素。因此,从培养新型农民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新型农民;农村创业;创业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和大学生创业的日趋重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也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最终要靠懂技术、有文化、懂得经营的新型农民。[1]45然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目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创业创新型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在新型农民培育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扎根农村发展,带动农民一起致富,具有先行者的示范意义。

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况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能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是一种双赢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如何?影响他们到农村创业的因素是什么?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认知和意愿,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深入、系统地研究影响大学生在农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育新型农民的视角,提出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提供一些科学和现实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研究者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分析。本研究在个别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人口统计变量、农村创业意愿、农村创业影响因素、农村创业准备情况等。在数据处理上,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0.0进行分析。

(三)研究程序与样本特征。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福建三所大学中参加创业选修课和创业讲座的大学生共305名进行问卷调查,删除不完整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1.1%,调查样本的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情况汇总表 (单位:%)

备注:表1中的比例是有效百分比,下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特征分析

表2 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情况表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表示“很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比例为4.1%,“愿意”的比例为38.2%,二者合计为42.3%。本次调查的数据高于其他类似调查项目的数据,如崔铭等人、陈晓霞等人的研究,[2][3]主要的原因在于本研究选择的群体是参加创业讲座或创业课程的大学生,他们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烈的创业意识,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创业的实践或尝试,因而这部分大学生对农村创业的包容性有所增加。可见在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到农村创业的意识和倾向仍然不够强烈,但正趋于乐观。

从性别来看,男生表示“很愿意”和“愿意”的比例(二者合计为55.5%)远高于女生(二者合计为31.8%)。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社会的传统观念影响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言,社会普遍对男生的期待和要求较高,男生也更多地对自己定位为开拓和奋斗,因而呈现出男生具有更强烈的创业动机。尤其农村创业对吃苦耐劳的要求更高,其辛苦程度也可能更高,而对于大多数女生而言,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轻松的、又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男生更愿意尝试到农村锻炼自己、积累经验,闯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因而他们具有更积极的农村创业态度。

从文化程度上看,专科大学生表示“很愿意”和“愿意”的比例(二者合计为52.6%)远高于本科大学生(二者合计为37.6%)。这一方面与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有一定关系,专科教育侧重技能实践,本科教育则侧重理论研究,因而专科大学生更愿意把所学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创业的实践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专科生在大中城市中的竞争力不如本科生,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或创业面临的形势更严峻,而到农村创业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知识和学历优势。

从生源地情况看,来自农村、乡镇和城市的三类大学生表示“很愿意”和“愿意”的比例分别为46.7%、41.5%、30.0%。可见,农村籍的大学生最愿意回到农村创业,而城市籍的大学生是最不愿意到农村创业的。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与其从小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籍大学生熟悉农村生活,也能适应农村的熟人社会;而城市长大的大学生在农村无从立足,因此,农村籍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农村创业。

从家人对自己创业的态度上看,家人对自己创业的态度是支持的大学生表示“很愿意”和“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比例(二者合计为58.1%)远高于家人态度是观望或反对的大学生比例(二者合计为26.2%)。可见,家人在态度上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可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开拓勇气,从而影响他们到农村创业的热情。

从参加创业培训的经历看,经常参加创业讲座或课程的大学生表示“很愿意”和“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比例(二者合计为48.4%)远高于较少参加创业培训的大学生(二者合计为36.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有所帮助[4][5]。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扩展大学生的创业思路,从而使大学生的创业空间延伸到农村领域中。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二)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表3 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呢?调查数据表明,在有利因素上,大学生认为“农村创业的机会更多”和“农村创业的竞争较少”是影响其农村创业的主要有利因素。邢安刚(2012)认为:新农村建设和相关惠农政策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提供了强劲动力[6]。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农村的技术改革和村风村貌的变革,现代农业发展极其需要知识型的农民,这一些都成为了创业机会的源泉。大学生如果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与农村当地的资源、环境等优势相结合,那么在农村创业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原有的农村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很多农村市场还是空白,这就为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他们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然而,在农村创业的不利因素上,大学生认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社会对农村的偏见”是影响他们到农村创业的主要障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仍显不足,农村创业的条件及环境较差,交通、教育、科技、通讯、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城乡福利差距较大,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难度,进而降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另一方面,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农村创业存在观念上的偏见也影响了其农村创业的积极性。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影响下,学生上大学目的就是要在城市就业,大学生认为毕业后能留在城市,在机关、事业单位、大公司工作才是有出息的,而农民低人一等、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是没出息的表现,这些观念仍根植于许多人心中。哪怕是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同样受到社会异样的眼光。

(三)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准备情况分析

在那些愿意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中,他们对于未来的农村创业之路是否做好准备了呢?为此,我们调查了他们到农村的创业动机、创业政策了解情况、创业领域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1.农村创业动机

在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主要动机上,65.8%的大学生表示,赚钱养家是他们选择到农村创业的主要动机之一;有近51.5%的大学生则认为创业即自我就业。这说明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帮助家庭摆脱经济压力、提升自我的就业质量,是大学生选择农村创业的主要动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67.2%的大学生以“挑战自我”为自己创业的主要动机之一。可见,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除了希望解决自我生存问题外,还考虑到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这部分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经过创业实践的历练后,很有可能成长为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成长为新型农民。

2.对农村创业政策了解情况

对于各级政府支持大学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表示“很了解”的大学生比例为3.9%,表示“有点了解”的大学生比例为32.9%,二者合计不足四成;相反分别有46.6%和16.6%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可见,愿意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对农村创业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深刻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前的高校教育缺少农村创业的知识普及,政府各级机构也没能有效地开展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主动关注国家的扶持政策,而只是停留于自己单一的思维中,无法开拓地深入了解具体的优惠政策。因此,未来在农村创业的政策宣传了解上,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大学生自身,都需要更加深入的工作。

3.农村创业领域

在农村创业的领域上,大学生希望创业的领域比较广泛,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为:绿色无公害农业(55.3%)、休闲观光农业(50.7%)、农村信息服务业(43.4%)、种植养殖业(23.7%)、农产品加工(10.5%)等。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创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他们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于绿色农业、服务型农业等领域。这也表明,大多数愿意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信息、科技等优势与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市场环境的变化等方面要素相结合,从而进行创业活动。

四、基于新型农民培育视角的创业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因而,如果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他们的创业活动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识正趋于乐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农村创业做好了创业动机、创业领域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大高校都要积极、务实地开展创业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乐于投入到农业现代化的事业中,培育他们成为“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7]。

(一)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想农村创业”

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优惠力度,如创业资金资助、优惠的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扶持。同时政府还应加大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许多鼓励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却知之甚少,也很少有主动去了解的。因此,可结合当代大学生上网频率高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渠道,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用足用好创业扶持政策。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观念认为考上大学是“跃出农门”的标志,相反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是件丢人的事情。因此,政府及相关公共服务部门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宣传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引导传统思想观念方面的转变,减少社会偏见的阻碍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农村的创业实践。

(二)高校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会农村创业”

作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产生会起直接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除少数农业院校外,很少大学会提供农村创业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当前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过渡,新农村建设也不再局限于农业科技、养殖种植业等传统的农村领域,相反,农村文化建设、农产品的新型营销、农村社区管理、农业养殖种植业的规模化经营与管理等领域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些领域也是非农业院校大有可为的方向。因此,各个高校应具备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推行农村创业教育。第一,针对大多数大学生开展普及性农村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意识,普及农村创业知识,营造面向农村创业氛围;第二,面向有农村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实施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例如提倡开设特色的农村创业课程,或开展更多的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培训等等;第三,实施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农村创业管理培训”的模块,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校乡合作为平台,重点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素质和能力,通过农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来增强大学生的农村实践经验,以培养出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会农村创业”的新型农民人才的需要。

(三)大学生自身提高能力以能“农村创成业”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国家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投入、以及当前的农村基层需要大量的人才等方面的形势,从而在大学期间尽早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有效利用农村创业竞争较少,机会较多的有利因素,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地树立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靠“知识”或“道理”的教育,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在农村创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增加自己创业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大学组织的农村创业培训,主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到农业企业去实习、进行农村创业尝试等,为将来农村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创业成功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民读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2]崔铭,吴娟频.对大学生赴农村创业意愿的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

[3]陈晓霞,龚玲,孙子琪.江西省大学生农村创业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广场,2013(4).

[4]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6).

[5]赵立.大学生农业创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2(4).

[6]邢安刚.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

[7]农业部 关于印发《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03(2).

[责任编辑:刘卫财]

Study on Rural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New Farmers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SHAO Ya-li

(Fujian jiangxia college,Mental Health Center, Fuzhou 350108,China)

The study use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investigated 278 students of hav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som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ey had some superficial awareness,however the ittends was optimistic.Some of them have been ready for the r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to rural entrepreneurship, “more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less competitive rural entrepreneurship” were favorable factors. “Rural infrastructure is weak” and“social prejudice against rural” were hindering factor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farmers starting training, the researchers mad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new farmers;rural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4-12-15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新型农民培育视角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FJJKCG13-143);福建省海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海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以福建为例”(2012HX018)

邵雅利(1977-),女,福建厦门人,心理学硕士,福建江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F241.4;G647

A

1007-9882(2015)02-0093-04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