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常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的调查研究

2015-07-01 22:41王学玲宋维芳王丽君
肝脏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年龄组酒精性脂肪肝

王学玲 宋维芳 王丽君



吕梁地区常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的调查研究

王学玲 宋维芳 王丽君

目的 研究吕梁地区常住居民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等与该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本地区1 540人,内容包括:个人资料、人体学指标、腹部B超及相关生化指标。筛查出NAFLD患者354例,通过体质量、身高、腰围的测量、臀围,分析研究其与NAFLD的关系。结果 (1)本地区NAFLD患者的平均BMI为24.53±2.51 kg/m2,在所有NAFLD患者中,超重所占的比例最高(45.10%),其次为肥胖(32.99%)、正常(14.16%)、消瘦(7.85%)。(2)在所有NAFLD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40~49岁年龄组。(3)在所有NAFLD中,男性WHR≥0.9有176例,占71.12%;WHR<0.9有72例,占28.88%。女性WHR≥0.85有72例,占68.11%;WHR<0.85有34例,占31.89%。结论 超重、肥胖人群在NAFLD中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与消瘦人群;NAFLD患者中,男性WHR≥0.9、女性WHR≥0.85的比例显著高于WHR<0.9(男性)、WHR<0.85(女性)所占比例。

吕梁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体质指数(BMI); 腰臀比(WHR)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肝病,表现为甘油三酯(TG)为主的脂质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脂肪性肝病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1],城镇居民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各种脂肪性肝病均有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可能,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对脂肪肝进行有效防治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而由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末完全阐明。为了能够明确吕梁地区NAFLD的现患情况和发病因素,本课题组设计采用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研究吕梁地区常住居民的NAFLD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防治,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报道NAFLD与BMI及WHR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别到吕梁地区孝义市城关镇、石楼县和合乡、汾阳市杏花镇及柳林县穆村镇共调查1540例,年龄18~74岁,平均39±3岁;男性 840例,女性700例。机关干部401例,农民450例,自由职业689例(轻体力351例、中体力201例、重体力68例、无业69例)。

脂肪性肝病的超声诊断及病因推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酒精性肝病和NAFLD诊断标准[2],筛选出NAFLD患者354例,其中脂肪肝轻度268例, 中度70例,重度16例,平均年龄45±2岁,男性 248例,女性106例。机关干部101例,农民123例,自由职业(轻体力74例,中体力25例,重体力8例,无业23例)。

二、方法

我们课题组拟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首先将吕梁地区分为城市区和乡镇区2层,各层随机抽取两个地方(平川和山区各一地方)。在所抽中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按1/5比例抽取卫生服务站,然后在卫生服务站登记名录中按照各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分配样本量(根据2010年国内NAFLD指南,上海等地NAFLD患病率约为15%左右初步推算调查人群总数为1500左右;严格按指南诊断标准,结合经费情况预计初筛NAFLD患者200例以上)。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日运动量、饮酒史、饮食偏好)、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WHR、血压、心率)、腹部B超及血清生化指标(ALT、AST、FBG、TG)。调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调查过程中,对问卷和检查结果抽样复查,从而进行质控,以确保所得数据的有效性。

(一)BMI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BMI<18.5 kg/m2为消瘦,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3]。

(二)WHR诊断标准 正常成人男性<0.9、女性<0.85,超过此值为中央性(又称腹内型、内脏型)肥胖[4]。

结 果

一、患者平均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结果

患者平均身高为(160.24±7.28) cm、平均体质量为(66.43±8.85) kg、平均腰围(90.26±9.34) cm、平均臀围(96.72±5.26) cm。其中男性患者平均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分别为(172.35±5.75) cm、(71.85±8.27) kg、(90.67±8.38) cm、(98.01±5.6) cm;女性患者平均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分别为(154.56±5.59) cm、(61.54±9.23) kg、(89.99±9.45) cm、(99.18±7.83) cm。

二、BMI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患者的平均BMI为(27.53±2.51)km/m2。在所有NAFLD患者中,BMI为超重者所占的比例最高(45.10%),其次为肥胖(32.99%)、正常(14.06%)、消瘦(7.85%)。在男性患者中,BMI为超重者所占比例最高(47.18%),其次为肥胖(34.68%)、正常(12.19%)及消瘦(5.24%);在女性患者中,BMI为超重者所占比例亦最高(40.56%),其次为肥胖(29.25%)、正常(16.04%)及消瘦(14.15%)(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和不同性别患者的BMI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我国正常人群的平均BMI为24.26 kg/m2。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NAFLD患者平均BMI与我国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三、NAFLD患病情况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在所有患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40~49)岁年龄组42.08%,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21.19%,(30~39)岁年龄组14.41%、(20~29)岁年龄组10.17%、(60~69)岁年龄组9.89%和(70~79)岁年龄组2.26%。其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率最高都发生于(40~49)岁年龄组,分别为44.76%和35.85%(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的NAFLD患病情况

四、BMI与患病率的关系

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NAFLD患者中超重、肥胖人群比较与消瘦、正常人群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按BMI分各组的NAFLD患病情况

注:P<0.05

五、NAFLD患者WHR的分析

男性患者WHR≥0.9有176例,占71.12%,WHR<0.9为72例,占28.88%。女性患者WHR≥0.85有72例,占68.11%,WHR<0.85为34例,占31.89%。

对男性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HR≥0.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WHR<0.9的患者(P<0.01)。

对女性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HR>0.85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WHR≥0.85的患者(P<0.01)。

讨 论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肝病,表现为甘油三酯(TG)为主的脂质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单纯性脂肪肝一般预后良好,但某些脂肪肝患者可伴有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脂肪性肝病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1],而脂肪肝的有效防治则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NAFLD 患者在病情进展至肝硬化前通常无症状。因此,NAFLD 通常是在常规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诊疗时发现。多数 NAFLD 患者伴有肥胖症、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或)高血压。NAFLD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原发性的肝脏疾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5]。NAFLD 的诊断基于以下 3 个标准:①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测出肝脏脂肪变性;②无饮酒史或饮酒量女性<20 g/d,男性<30 g/d;③排除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以及代谢性或遗传性肝病在内的其他可导致脂肪肝的慢性肝病[6]。NASH 的诊断是除上述标准外,肝组织活检提示存在脂肪性肝炎。尽管 NAFLD 诊断的金标准是肝组织活检,然而由于其局限性(有创、费用昂贵以及潜在的取样误差和病理医师读片的差异性等)使得肝组织活检并不能作为诊断 NAFLD/NASH 的常规检测方法,而对于 NASH 进展的危险因素增加或存在其他慢性肝病需要鉴别时仍提倡行肝组织活检。其他无创检查包括血清生化学及影像学检查等,对 NAFLD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9年全国脂肪肝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肝病学家庄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酒精性肝病和NAFLD患者至少有1.16亿,超过慢性乙型肝炎(9 300万),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乙型肝炎发病率将大大降低;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酒精性肝病和NAFLD发病率将逐渐升高,如不及早进行干预,容易引发并发症,加重医疗负担,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将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脂肪肝的研究,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探讨防治措施。

根据欧美统计,一般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约10%,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约为50%,酗酒者的发病率约为57.5%[7、8]。我国部分地区调查表明,脂肪肝发病率在4.2%~11.4%之间,约有四分之一的重度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肝脏纤维化现象,1.5%~8.0%发生肝硬化[2]。上海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机关和公司职员脂肪肝的发病率12.9%;深圳市调查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21.9%,肝活检检出率为18.26%。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2]。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本世经初,南方及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43.3%。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10]。

本课题研究共调查吕梁地区1540人,筛选出NAFLD患者354例,本地区患病率为22.99%,比国内发达地区的患病率(15%)还高,超重、肥胖占78.09%,以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研究可能样本不够大,覆盖面不全,无病理学依据,因此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居民饮食控制、优化能量摄入、限制营养素摄入时脂肪的比例,加强运动减肥从而改善 NAFLD 患者的肝功能和组织结构。

虽然国内外对NAFLD的流行病学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预防为主[11]。因此,研究 NAFLD 的流行病学分布,并针对患病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对预防NAFLD在人群中的流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针对本地区NAFLD相关因素有效防治,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夏菁,孙涛.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00-103.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年修订版).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483-4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葛可佑.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董志霞,陆伦根. 2015 JSG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9-22.

6 Chalasani N, Younossi Z, Lavine JE,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nd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J Gastroenterology,2012,142: 1592-1609.

7 De Alwis NM,Day C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mist gradually clears.J Hepatol,2008,48(Suppl 1):S104-112.

8 Caldwell S,Argo C.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g Dis,2010,28:162-168.

9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 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3-88.

10 李萍,傅晓英,徐谷根.广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62-163.

11 郭万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376-378.

(本文编辑:易玲)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天晴肝病研究基金资助课题(TQGB20120013)

032200 汾阳市 山西省汾阳医院

王学玲,Email:wangxueling2315@163.com

2015-09-23)

猜你喜欢
年龄组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