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红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000)
试谈高校开展朋辈学习辅导的意义和模式
朱红红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000)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的严峻现状,仅靠高校的成才教育和家长的配合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朋辈学习辅导,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有重要意义。通过成立学习型社团,建立小老师队伍,分类学习困难学生,完善监督体系,采用一对一捆绑模式、负责制模式、学习小组模式、专业课辅导模式、基础课辅导模式、讲座模式,发挥朋辈学习辅导的积极作用。
高校 朋辈学习辅导 意义 模式
近年来,高校里因课业“挂科”进而试读、留级、延长学制、退学、不能按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学习困难学生数量日渐攀升。学习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指通过高考正常考入大学,入校后由于学习方法、动力等主观原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所修学分数未能达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被进行学籍异动的学生[1]。
高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内外主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识偏差,如学习无用论、主动学习意识差、意志力薄弱、关注学校活动却忽略学习等;情感问题,如恋爱问题、与老师同学相处的问题、与家长的矛盾等;客观条件,如生源地的教学水平、家里经济情况等;心理素质不高,如高考失利、到大学之后的落差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缺乏理想,如由父母替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盲目跟随社会潮流、学习动力的缺失等;学习方法不当,如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一成不变、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等。
针对上述纷杂繁复的原因,各高校亦是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如学校实行全员育人、改变单一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积极寻求家长配合、推行全方位辅导等。通过种种措施的开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遇到很多问题,如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差带来的看待问题的差异;老师的学习思路与方式学生未必能接受;学生遇到事情倾诉和咨询的对象一般是朋辈而不是老师或家长;老师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多,精力有限;在传统学习模式中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本质的出发点不一样等。而朋辈学习辅导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已有帮助措施的有利支撑,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效能的重要形式。
所谓“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群体[2]。朋辈学习辅导,简言之就是高校中一群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帮助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之间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之一,也是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朋辈学习辅导在帮助学困生方面,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意义。
(一)朋辈榜样作用激励学困生主动学习。
优秀学生在帮助学困生时,不仅在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上帮助学困生,而且其本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困生,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寻求进步。
(二)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有共同语言。
在校大学生年纪相仿,学识水平相近,生活方式相似,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得优秀学生与学困生之间隔阂小、共通大,拘束少、信任多,让朋辈之间的帮助效果显著。
(三)朋辈学习辅导辅助了老师的教育。
由于高校扩招,因此老师普遍面临学生人数较多,任务较重,无暇一一顾及的局面,且老师作为专职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容易产生代沟和抗拒。而朋辈之间的相近性,使得学习辅导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和见效较快的特点,很好地辅助老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
(四)朋辈学习辅导让优秀学生自我成长。
通过开展朋辈学习辅导活动,为优秀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是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
(一)成立学习型社团,建立小老师队伍。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优秀朋辈群体的榜样示范、激励、约束和自我教育功能,进行教育实践创新,可在依靠班委、团支部、学生会、党支部等传统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和团体的基础上,在优秀学生中招募小老师,成立新型学习型社团,逐步构建具有学习特色的学生朋辈教育体系。
小老师招募:上一学期专业排名前10%,或绩点3.5以上,或某门课90分以上,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均可报名加入小老师队伍。小老师一般由大二、大三学生组成,每个小老师的成绩、擅长的科目、专业、年级等信息均要进行登记,汇成小老师资源库。
小老师管理:由社团根据资源库里每个小老师的优势,进行分类管理。每学年对新进小老师颁发聘书,对小老师的每次帮困活动进行考勤,并在每学期末由其帮助的学生对其进行评分,二者结合即为其最终考核,纳入各类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的参考之一。建立小老师培训体系,新进小老师要在培训后方可上岗,上岗小老师要定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朋辈教育具体模式的熟悉、师德师风的培养、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等。小老师还要定期开展讨论会,就授课和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讨论,也可请相关课程老师一起参加。
树典型,表先进:建立奖励制度,对已工作满一年的优秀小老师,按照其最终考核等级进行评优鼓励。在校级和院级层面,对表现优秀的小老师进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的奖励活动,并对该类活动大肆宣传,以鼓励小老师队伍的壮大和对小老师付出的肯定。
新型学习型社团的成立,小老师队伍的建立,不仅可以鼓励成绩中游的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跻身小老师行列,而且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会分享与帮助,一起帮助学困生迎头赶上。
(二)分类学困生,完善监督体系。
学困生分为一般学困生和特别学困生。凡进入预警、试读、延长学制的学生,或挂科4门及以上、挂科学分大于等于15学分、绩点低于1.5分的学生均列入特别学困生。凡挂科且重修仍不通过但未达到特别学习困难程度的学生,均属于一般学困生。特别学困生要参加每个模式,一般学困生需参加个人、寝室和班级模式,其余模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完善学困生监督体系。学困生一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配合性,需要一定的外力影响和自身改变。因此,老师要和家长加强联系,携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校要积极宣传朋辈学习辅导模式,社团和小老师要认真准备各项活动,以有效的辅导和显著的效果吸引学生,并做好每次的考勤和记录。
(三)朋辈学习辅导具体模式。
朋辈学习辅导,要实现个人、寝室、班级、专业、学院、学校的全覆盖模式。
1.个人层面——一对一捆绑模式
学困生可在小老师资源库中,根据每一位小老师的信息,找寻适合自己的小老师,等双方相互确认后形成一对一的捆绑模式,每学期一确认。学困生可充分利用小老师资源,认真学习,积极咨询,小老师要经常提醒学困生认真上课,不要迟到早退和旷课,并监督。针对个人的一对一捆绑模式,双方可在自己空闲的时间约见面辅导或网上咨询,焦点集中,形式灵活,辅导范围可涉及本学期学习的所有课程,因此学困生应首选同年级同专业的小老师,课程一致度较高。
2.寝室层——负责制模式
一位小老师负责两三个寝室同学的学习,按照小老师寝室就近原则,男女寝室各自进行小老师与寝室的分配。周日至周四每天晚上固定时间进行答疑辅导,小老师所负责寝室的同学可在那个时间段到小老师寝室进行课业咨询。寝室负责制模式能涵盖所有住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能照顾学习中游的学生。
3.班级层面——学习小组模式
学习小组由班级成员组成,一般5人/组,由3名学习困难或学习中游学生、1名班委或党员、1名小老师组成。学习小组可开展多项活动,如一起晚自习、开展问题讨论、探讨学习方法、相互监督上课及完成作业情况等。一般情况下,高校课程由于选课多样化、上课大班化、座位分散化,班委在课前点名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还有部分学生迟到早退,但班级学习小组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班委或党员只需点自己小组成员即可,及时发现问题。学习强度可由每组自己决定,一般每周至少在一起学习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学习小组模式由班委或党员积极带头学习、小老师指导学习、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很好地带动学困生走出游戏、走入学习;走出寝室,走进教室,且同班同学大多数一样的课程,更好地一起学习。
4.专业层面——专业课辅导模式
根据历年每门专业课挂科率情况,针对挂科率高的专业课开始专业课补习小课堂,由同专业的优秀学生担任小老师。专业课补习小课堂每周开设一次,每次设一名主讲小老师和一名答疑小老师。专业课补习小课堂能将该门课的挂科生集中在一起辅导,就这一门的难点和重点集中训练,对这一门课的通过率有很大帮助。
5.学院层面——基础课辅导模式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挂科率一直居高不下,学院层面可开设基础课补习小课堂,小老师不限专业,成绩优秀即可。基础课补习小课堂每周开设一次,每次设一名主讲小老师和一名答疑小老师。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分文理科学习,且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英语基础不一样,因此到高校后很多学生在基础课上落后于其他学生,开设基础课补习小课堂,就可以帮助这部分同学学习进步,同时还有预防挂科的作用,如大一第一学期要学习高等数学(一)和大学英语(一),高中阶段学文科的同学和知道自己英语较差的同学,可以在课程同步到基础课补习小课堂学习,以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6.学校层面——讲座模式
在学校原有多场讲座的基础上,增加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学习思维等讲座,可邀请基础课程的任课老师、其他教育机构的专家主讲,还可请优秀小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讲座模式,可以在学校范围对学困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和纠正,从而帮助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诚然,高校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能,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是靠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优秀学生及学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朋辈学习辅导的开展也离不开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但朋辈学习辅导模式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现代学习互助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1]丁国勇,杜鹃.优化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管理的几种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6):70-72.
[2]李春晖,任维聪.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创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