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等
幸福在于感觉
幸福是一种心态,心态改变了,对生活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一念愉悦,幸福就跟随在你身边;一念不正,幸福就会离你远去。幸福,就在一闪念间。
有一对姐妹,妹妹嫁了一个有钱的商人,姐姐嫁了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人。姐姐在结婚之初,总拿自己跟妹妹比较,觉得自己实在太亏了。于是,在婚后的两年里,总是与丈夫过着别别扭扭的日子,怎么看丈夫都不顺眼,而忠厚老实的丈夫面对妻子的冷眼,总是默默地忍受着,为妻儿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因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能维系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家。
两年后的一天,妹妹哭着来找她,说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人了,现在要与她离婚。此时的她才忽然间明白:原来,幸福与不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反思自己所走过的婚姻之路,她觉得自己正走入一个误区,一味地嫌弃丈夫清贫,全然不去体味丈夫为她付出的一切。她一直错误地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拥有财富,对于妻子来说,就是一件光亮的嫁衣,拥有光亮嫁衣的婚姻就是幸福美满的婚姻,从而将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忠诚与爱忽略了。
此后的日子,若有所悟的姐姐开始刻意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尝试着以温情与爱来接纳自己身边那个一直让她看不上眼的男人。对于依然是工人的丈夫,她不再抱怨,而是鼓励丈夫考文凭,为以后的成功打基础。对于家中依然清贫的生活,她也不再抱怨,而是倾尽所有开了一间洗衣店,想与丈夫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有了这些改变后,姐姐发现自己的心里充盈了许多,而丈夫也在为她的改变而高兴。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并没有多大改善,但找到幸福后的她,觉得自己不再生活在怨恨之中,而是知足幸福的小妇人了。
幸福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感觉,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就在身边。
别人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 亚东
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得到齐王的赏识,遂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楚王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就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做官,家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孟家羡慕现在的施家。于是让大儿子到秦国,二儿子到卫国去游说。
孟家大儿子到秦国后用儒家学说游说秦王。秦王却说:“当前各国诸侯都要靠实力进行斗争,要使国家富强的,无非是兵力、粮食。如果光靠仁义治理国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命令军士对他施行了最残酷的宫刑,然后又将他赶出了秦国。孟家的二儿子到了卫国后,用发展军事的学说游说卫王。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弱小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间。对于比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而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的方针是要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求得安定的好方法。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权谋,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假若我放你回去,你必定会到别国去宣传你的主张,等别的国家发展军事力量对外扩张时,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卫王感到这个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都已是残废之人,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遂悲痛地责备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说:“不论办什么事,凡是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学的东西与我们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
不论办什么事情,都必须考虑条件是否适合,对象选择得是否正确,同时也要适应形势。如果对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必定会把事情办糟。
善是一种循环 韵文
男孩的母亲病了,病魔在吞噬完家里钱财的同时,也渐渐掠走了父亲的热忱和耐心,就连母亲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意志,也被一并带走。只有男孩不言放弃。
有一次,同学对他说,在蓬莱阁东面的海边,有一座观音庙,新建了一尊露天汉白玉四面佛,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男孩的眼前豁然一亮,仿佛找到了根治母亲疾病的灵丹妙药。随即,他看到同学手里晃动的那张制作精美的门票,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顷刻间灰飞烟灭。十多公里山路,不能阻挡男孩前行的脚步,可没有钱购票,他该如何跨过那道门槛?
次日,男孩决定去试一试。他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幸运总是光顾那些敢于一试的人。
好像是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和勇气,天下起了雨。可男孩没有迟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男孩终于到达目的地。
他怯生生地挪到门口,对管理员说:“我母亲病得很厉害,我想去求观音保佑她,可我没有钱……”管理员见男孩心诚就放他进去了。
正要跪拜,一回头,看到有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在桥头远远地仰视佛像。一定是那些高高的台阶和湿滑的路面,让老人望而却步,男孩这样想着,便转身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老爷爷面前,搀扶着他。老爷爷说:“这么多人,只有你肯扶我一把,只有你心存善念啊。”
男孩跪在圣观音面前祷告完毕,发现膝盖被蒲垫上的雨水浸透了。他想起背包里的方便袋,于是,他把四面佛前的垫子都铺上塑料袋。老爷爷看到男孩的举动,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别人礼佛却看不见佛,唯有你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的人,都把别人当做佛来敬来待,佛怎么能不把福泽降于你呢?”
几天后,男孩意外地收到一笔为母亲治病的赠款,赠款留言中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有时候,善是一种循环,起点是爱,终点也是爱。而更多的时候,善不仅仅是简单的循环,一如空中降洒的甘霖,滋润大地后,又升华到空中,来自你,最终归于你,而且加倍。
何为尊严 生命河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了一位卖报纸的孩子,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截肢,拄着拐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买他一份报纸。
一天,一位老人递过去1元钱,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后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喊着:“爷爷,找你钱。”那5角钱,也许他当成了一种善意的馈赠,可是这个孩子却单腿跳跃着追出好远,把钱塞进老人手里。
再去买报纸的时候,孩子没有直接接过我的钱,而是抬着头,嘴里一连串说出当天报纸主要新闻的标题,他说:“今天的副刊是E时代,写的都是数码科技的知识,叔叔,你看你需要吗?不需要的话就明天再来。”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这里卖报纸,发现一些人是因为可怜我,才来买我的报纸。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看成是一个正常人,他们买报的原因是自身需要,而不是出于对我的同情!”
再后来,孩子的身边多了一个纸箱做的牌子,上面写着:报纸——每天30份。
几天后,我又向小男孩买了份报纸。“今天不要钱的,叔叔。”小男孩把报纸递给我,“谢谢你们一直买我的报纸。我明天就开学了,不卖报了。今天的报纸送给你们。”他回头指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对我说:“这是我用卖报纸挣的钱买的新车,以后上学方便多了。”
“家里人怎么不买给你,让你自己赚钱买呢?”
“是我自己坚持要出来的,我想靠我自己赚的钱买一辆车。叔叔,你说,靠自己赚的钱买车,是不是说明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看书上写着,这叫做人的尊严。”
我被一个10来岁的孩子震撼了。
尊严是什么?尊严对他来说,就是不依靠别人的施舍,哪怕施舍是善意的;尊严就是不假借别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尊严就是他稚嫩的声音读出的报纸内容;尊严就是每天30份报纸,而不是用别人对自己的同情去卖更多更多。
改变人生的举动 凤尾七
传说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孔子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弯腰,这是一个连小孩子都会做的简单动作,但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会,他们或是懒惰,或是孤傲,或是只顾抬头看天上的风景……于是,他们就失去了许多难得的机会。
其实,一生中会有很多教你“弯腰”的人。孩提时,父母是教你“弯腰”的人,他们说:如果你总把事情拖到明天,那么你终将一事无成。上学后,老师便成了教你“弯腰”的人,他们会对你说:请每天提着篮子出门,将一个个汉字、一个个单词、一个个方程式都捡进去,这些都是珍宝。步入社会,领导又成了教你“弯腰”的人,他们的忠告是:无论山有多高,也只在攀登者的脚下;无论路有多远,也总会走到终点。然而更多的时候,你自己才是真正教你“弯腰”的人,只有自己才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该怎样做?人生中我捡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虽然你可能会失去现在,但绝对不会失去将来。
时机很重要 蓝精灵
只须弯一弯腰,也许你的人生就会从此改变。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长者,别人都对他毕恭毕敬,想方设法巴结他。长者每次吐痰时,身边的人都争先恐后用脚把地上的痰迹擦掉。有一个愚人,也想向长者献殷勤,但每次都出脚太慢,总是落在别人后面。他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准备下次定要抢占先机。当他看见长者咳嗽,正准备吐痰时,立即飞起一脚,踢到长者嘴上。长者的嘴唇被踢破,牙也掉了好几颗,鲜血直流。长者大怒,质问道:“你为什么踢我?”愚人老实回答道:“您每次吐痰到地上,都有人用脚踩掉,我也想讨好您,可是每次都抢不赢别人。所以,在您还没吐出来之前,我就提前伸出脚了。”(《百喻经·蹋长者口喻》)
聪明反被聪明误,马屁精的下场不值得同情。撇开道德问题不谈,假如就事论事来分析,此人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时机选择错误,才会弄巧成拙。有些事情,不见得行动越早越好,合适才最好。成大事者,多半是把握时机的高手。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人看好他。有一家电影公司请他出演,但片酬极低,只有1 00万美元,而且是反派角色。他犹豫不决,说要慎重考虑。等他考虑清楚,答应接下来时,对方却忽然改口:“片酬降为75万美元。”谈判的过程中,片酬一降再降,最后签下来的实际价格是50万美元。当时,李连杰已经是东南亚电影市场的票房保证,这样的条件对他而言简直是侮辱,但他却接受了。因为他觉得当务之急,是需要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
这是他在好莱坞拍的第一部电影,他的功夫征服了西方观众,大获成功。影片上映的第二天,那个电影公司老板就亲自上门找到他,毕恭毕敬地说:“下一部片子请您演主角,您看怎么样?”此时的李连杰觉得时机到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可以谈条件了。当他在好莱坞出演第四部电影时,片酬涨到了1700万美元。此一时,彼一时,如果他一开始就漫天要价,可能无法打进好莱坞。
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即使你智慧超群,实力强大,也得顺势而为。春种秋收,万物皆有时令,如果你逆时而动,只会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