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梅
摘 要:为了提高技工院校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工院校 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是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性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械产品制造,主要包括金属切屑原理、金属切屑刀具、金属切削机床与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进进行
研究。
一、课程的教学难点
由于大多技工院校学生初学这门课程时很少有生产实践机会,导致学习机械制造课程内容时难以理解,课程学习时主要有以下难点和问题:有关刀具几何角度问题抽象难以理解,而且出现在教材的初篇位置,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该门课程中提到了许多种机械加工机床,学生对不同种类机床的了解还不太深刻,由于机床的工作原理复杂,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掌握各种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适用范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机械制造加工生产的机会比较少,对整个机械制造加工工艺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层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讲解,没有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难以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从笔者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等技术技能型毕业生去向发现,学校大部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是进入企业工作,因此,本文认为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技工院校由于多媒体教室有限,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多是采用讲授与板书模式,授课形式呆板,学生很难理解机械制造课程中较难的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对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职业院校的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體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抽象知识直观化。不过在授课过程中,内容过多只能加快播放速度,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就像观看电影一样,根本没时间做笔记,教学效果一般很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可以做如下改进。
1.教学内容的选择改进
幻灯片中尽量精选教学内容,在制作幻灯片时,尽量将重点内容突现出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研究法等,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文字、图片、音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3D三维软件能够绘制三维仿真图,比如利用3D三维软件可以将车床传动系统动态形象化,既能够加强学生对车床传动系统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对3D软件的学习渴望。
2.教学难点的突破
机械制造课程中许多内容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技校生而言,都成为教学难点。比如刀具几何角度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校生而言,就是教学难点。刀具几何角度知识中有许多投影方面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该对车刀的分类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到不同类型的车刀投影图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软件绘制出车刀的三维图,在三维图投影基础上得到二维图,让学生真正理解刀具的投影视图与几何角度,突破教学重点。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生产实习教学中,任课教师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可以采用案例法、讨论法与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上没有提及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生产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学好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手段。笔者学校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是一周,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合格完成课程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优化课程设计流程与任务
课程设计应该始终贯穿机械制造课程整个授课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加大对课程设计的考核力度。笔者在生产实习前几周就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收集资料,带着问题去生产实习,使得实习有的放矢,防止形式化,真正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2.调整课程设计的内容与任务
在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般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安排时间仅仅一周,时间短,任务重。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建议采用5人一组的方式安排任务,在每个小组中,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在5名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零件工艺设计任务,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构思不同设计方案与工艺路线,对不同方案权衡利弊,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与工艺路线,这样既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